三亚市不少村道私设减速带 常绊倒骑车人磕伤小车底盘

12.04.2015  14:14

      原标题:乡村减速带成了“绊脚石”?

      三亚不少村道私设减速带,常绊倒骑车人磕伤小车底盘

      村道上的水泥减速带让不少过路车辆很受伤。

      公路上设置减速带是为了提醒司机降速和保护行人安全,本该是一件好事,但一些水泥减速带的设置却存在形状过高过宽等弊端,经常发生驾驶员因操作不当或车辆失控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成为路面上的“隐形杀手”。

      从2013年下半年起,三亚已叫停设置道路减速带,在需要提示减速的路段,以警告标志或减速标线等方式提醒驾驶人。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三亚市区范围内的减速带基本清理完毕,但在市区周边的多个行政村内,乡村道路上还留有不少私设的水泥减速带。

      水泥减速带又硬又高

      过往车辆很受伤

      “不少人在这摔倒。”4月上旬,家住三亚市吉阳区山营村的黄祥向记者反映,从三亚民族中学通往山营村的道路上,前几年设置了几条水泥减速带,由于水泥减速带又硬又高,很容易刮到摩托车、电动车底盘。骑车人每过此处,都要“嘭、嘭”连续颠簸几下,如果不熟悉路况的人骑车从这里经过,很容易绊倒。

      “每天上班经过此地都要被磕碰几下,天黑一点就看不到减速带的位置了。”家住附近的居民李阿姨对记者说,减速带附近并没有任何警告标识,村道上夜晚能见度又低,有一次一辆小车路过此处就中了“埋伏”,被磕坏了车子底盘。

      在三亚天涯区槟榔村,记者注意到,村内的路口或是靠近学校的位置都设有水泥减速带。这些水泥减速带宽约20厘米,高约10厘米,因车辆频繁碾压,每条都有多个缺口,高低不平。记者观察发现,一些不熟悉路况的司机由于没有提前看到减速带,路过此处时常常突然急踩刹车,吓得跟在后面的一些电动车、小汽车猛按喇叭,一时间噪音不绝于耳。

      记者走访了三亚市区周边的新联村、羊栏村、田独村等地发现,村内道路上皆设有水泥减速带。

      为保障村道行走安全

      不少村委会私设减速带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乡村道路上的水泥减速带,大多是村委会和一些村民为了确保交通安全,提醒过往司机减速慢行而设置的。不少水泥减速带的设置存在随意性,形状过高过宽,条数过多过滥,减速带附近大多未设置警示标志、反光标识,容易对车身和驾驶员造成危害。

      对于水泥减速带的看法,除了不支持外,也有表示理解的声音出现。由于水泥减速带建造较为简单便捷,所以在村道内使用较为常见。“橡胶减速带容易磨损,且造价相比水泥的也高出不少。”三亚槟榔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提到,增铺水泥减速带,可防止摩托车、小汽车因车速太快造成交通事故。

      而对于减速带的设置,妙林村委会、田独村委会等地的村民委员表示“挺闹心”。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成因复杂,水泥减速带的设置确实保护了村民的行走安全,但撞击的力度、噪音及对车辆的磨损也带来了不安全感。

      减速带无统一设置标准

      目前三亚已叫停

      据三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原先设置减速带是为保障人员安全,但实践中出现很多弊端。从2013年下半年起,三亚已叫停设置道路减速带,在需要提示减速的路段,以警告标志或减速标线等方式提醒驾驶人。

      交警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提到,目前,国家并未出台有关减速带的标准。不过,生产减速带的企业在生产时,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减速带宽度不得超过30厘米,厚度(高度)不得超过5厘米,根据路面的宽窄有25厘米和1米两种长度,带体应覆盖有黑黄两种颜色的条纹,以便与路面的颜色区别开来。而先前三亚未叫停使用减速带前,也是使用这种标准的道路设施。而即便如此,这种普遍使用的橡胶减速带在实践中仍旧出现很多问题,如出现需要频繁维护、车辆为避免颠簸躲避减速带,压着双黄线逆向行车等情况。

      而针对三亚乡村道路上存在大量水泥减速带的问题,记者还从交警部门获悉,水泥减速带障碍较大,又比较硬,不符合安全要求,是违规私设的减速带。而这些减速带因为管理权限涉及到多个部门,实际监管起来非常困难。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有人发现路面上存在安全隐患,可向交警部门进行举报,如查实属于该部门的管辖范围,会立即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