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大东海月余两百多人溺水 谁之过?

26.06.2014  16:31

    【原标题】是地形特殊、管理缺位还是游客安全意识淡薄?

    大东海月余两百多人溺水,谁之过

    新闻点击:大东海景区又有游客溺水

      左图:两位救生队员游向遇险游客(中)。右图:游客被救上岸,惊魂未定。本栏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赶快下水救救我家人!”6月24日下午5时许,几名游客来到大东海景区2号救生站求救。

      时浮时沉,一名游客漂出缆绳围住的安全海域,奋力挣扎但还是被浪冲得越来越远,站在岸边的母女紧张得直哭。情况十分紧急,黄克秋、潘德武两名救生员二话不说,冲进海里朝溺水游客奋力游去。不到2分钟,救生员就游到游客身边,用绳子绑住游客带的救生圈,两个人一左一右将游客往岸上拖,但有回流及漩涡,救援过程危险而艰辛。

      经过10多分钟,两名救生员将游客救上岸。被救的游客体力不支难于站稳,黝黑硕壮的救生员也累得气喘吁吁。

      “非常危险,那海域很多暗流,如果不及时救援的话,后果不堪设想。”27岁的救生员黄克秋说。

      获救的这名男子王先生是来自上海的游客,同行的孟先生也是下海游泳后体力不支,被救生员救上岸的。(记者李英挺)

      昨天下午,三亚大东海景区碧涛汹涌,两名游客不幸被其中翻滚的暗流卷入更深海域,随后该景区救生队5名救生员带着救生衣、绳索等工具,将两名溺水者从浴场中救起,避免了一起悲剧的发生。

      “这已经是这一个月以来,我们救起的第二百多个游泳溺水者了。”该景区救生队负责人林军告诉记者,从端午节至今,大东海海域的天气异常,大浪已持续一月有余,导致本月游泳溺水者数量激增。

      记者从三亚市海事局了解到,今年以来三亚海上游泳溺水事故频发,据统计,第一季度便有8人溺亡,已接近去年全年总和11人。溺水事故缘何频发,如何避免悲剧发生?记者今天就此现象展开了调查。

      暗流漩涡防不胜防

      三亚海上搜救分中心办公室主任符文光告诉记者,三亚的海水浴场主要分布在海棠湾、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等热门旅游海域,这些地方虽然看起来都是被湛蓝的海水所覆盖,但是水下的地形却不尽相同。

      “实际上,在游泳池、湖泊中游泳与海中游泳不一样。”符文光表示,特别是大东海海域,由于其地形特殊,海底被冲刷得坑坑洼洼,有很多深坑、海沟和斜坡,而这些深坑和海沟容易导致海水聚集,从而容易形成暗流,表面上看是海浪朝岸上涌,实际上是海水暗流往海里抽。

      “在海里游泳要特别注意,有时一个地方的海水只有齐腰深,但稍挪几步就一下淹到胸口,特别容易发生危险。”三亚海事局通航处监督员鲁鸣强告诉记者。此外,由于海岸线过长,很难掌握游客具体下水点,从而给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溺水者多数会游泳

      据了解,大东海海滩长约1800米,有救生员68个。记者注意到,虽然每天都有人在海滩上不间断巡查,而且每隔400米,便设有一个瞭望台,有专人坐在高处监视着海面,但是林军感叹,游客太多,很难全面顾及到。

      “我们最头疼的就是一些游客一意孤行,不听从我们的管理,有时候还要恶语相向。”他告诉记者,一些游客不了解天气和海况,无视海边树立的游泳警示牌,偏偏选在台风过后、大浪天、雷雨天或者太阳下山以后下海游泳,十分危险。

      “去年6月18日,三亚八一中学2名学生在大东海游泳时溺亡,当时这两个孩子就是自认为会游泳才下水的,结果被暗流卷走。”林军称,大多数游客我行我素,认为会游泳在海中游泳就没问题,实际上由于海浪较大,海况复杂,在海边游泳溺亡或失踪的人多数情况是被海浪击昏后被大浪裹挟,所以溺水现象时有发生。

      三亚海事局老职工,有“海上活地图”之称的林仪胜老船长告诉记者,众多溺水事故归根结底,还是麻痹大意的思想在作祟。

      沿海救援力量薄弱

      6月10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在海南海事局举行海上搜救志愿者奖励仪式,三亚蓝天救援队成为唯一受表彰的本土队伍。但是很难想象,这支常年活动在海棠湾地区的专业救援队,只能用几块冲浪板来顶替冲锋舟。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大东海景区救生队,能够出海参与救援的也仅有2艘摩托艇和一艘冲锋舟。

      三亚蓝天救援队队长姜军认为,溺水险情一旦发生就要快速救助,而一般事故发生后到搜救中心接到报警,中间已过了一段时间,失去了最佳的救助时机,加上此类事故多发于晚上,或者风浪较大的时候,也给搜寻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每一片海域都要配备一支救援队伍。

      据了解,三亚市游客较多的大东海、海棠湾、亚龙湾以及三亚湾,四个海域中,唯有三亚湾尚无专业的海上救援队,与此同时,三亚湾的溺水事故发生频率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如南海救助局等政府救援队伍,主要负责近海海域的救援,其船只大多是大型船舶,由于担心触礁,难以参与沿海水域救援,而民警等队伍虽然表现英勇,但是缺乏相关的救援技能,且机动能力相对较差。”姜军感叹道。      ■本报记者张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