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外脑”加“内脑”助力教育均衡化发展
三亚特殊教育学校里学习的孩子
编者按: 近年来,三亚在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将大部分财政收入投入到教育、卫生、住房保障等领域,切实改善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
但在为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住房补贴等有形红包的同时,三亚市更注重为全体市民打造无形的“民生红包”。近两年来,先后通过简政放权、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等措施,为基层群众提供各项贴心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从今天起,人民网海南视窗推出“三亚大造‘惠民’红包”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人民网海南视窗11月13日电(记者 李学山)这个秋天,在三亚一所学校从事水电工作的老胡终于放下了已经压在他心头十多年的“石头”:他那患有自闭症的儿子被刚刚挂牌的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接收,成为该校智障班的一名学生。在此之前,从得知孩子患上自闭症那一天开始,老胡就在为这个孩子发愁,普通学校无法接收,送到民办特教机构的费用又比较高昂,因此到了12岁仍没有语言功能的孩子一直都是老胡的心病。
为31名残障孩子家庭去除了心病的三亚特殊教育学校位于三亚市天涯镇,是三亚市目前唯一一所以培养听障、智障学生为主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也是唯一一所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的特殊学校。
该校校长蔡用强说,早在2010年左右,三亚市就开始筹建这所面向特殊孩子的教育机构,并为此先后投入近1500万元,但在教学楼、师生宿舍落成之后却因为种种原因进展比较缓慢,直到今年9月份才正式对外招生。
“我是一位11岁智障儿童的妈妈,看着宝宝一天一天长大倍感着急,宝宝太需要这个社会的帮助与关爱,请帮帮我们吧!宝宝们多希望能够上学,能融入一个大群体,这样对他们的成长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三亚特殊学校……为了等师生到位转眼一年又一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珍贵的,对于这类儿童更需要加快我们的脚步,因为他们等不起,拖不起,伤不起,请领导帮帮我们,让这学校能早点照亮这些宝宝黑暗的人生。”这是一位母亲2013年发给海南省政府网站“省长信箱”的一封信,表达了智障孩子家长对于这所特教机构的热切渴盼。
“三亚确实需要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儿童可以在学校接受系统完善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同时,学得一技之长,日后自己也能够立足,不用给家庭增加比较大的负担。”三亚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统计资料,三亚目前共有各类残疾人40781人,占总人口的5.95%。在三亚特殊教育学校建成之前,三亚的学龄残障儿童、少年就学均以随班就读为主,送往外地特殊教育学校训练为辅。目前,共有114名残障中小学生分别在三亚44所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19名在海口特殊教育学校上学。
“我们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也一直在大力推进特教学校的筹建。”三亚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其实三亚市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筹建十分重视,但一些客观原因导致了建设进展相对比较缓慢。比如该校的教学楼、师生宿舍楼在2011年就相继建成,但因为设计方面的原因,需要进行功能性改造;此外,三亚特殊教育学校的事业编制到2012年5月22日才发文确定,同年才从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引进校长,2013年上半年才办完该校组织机构登记手续,之后招聘专业教师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筹建时间确实长了一点,但准备得也比较充分。”
10月23日,记者在三亚市特殊教育学校看到,尽管是特殊教育学校,但在普通学校里用到的所有教育用具,在这里几乎都可以看到,而针对智障、残障儿童配备的康复训练器械,更是一样不少。
目前,三亚特殊教育学校共招收了31名学生就读,蔡用强说,学校的目标是“立足三亚,辐射琼南”,但因为学校刚刚正式开学,尚需要一个磨合期,等到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就可以扩大招生。根据三亚市的政策,现在这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免学杂费、免书本费、每月发给生活补贴的“两免一补”政策,补贴标准拟定为每生每月2000元,除此之外,还和普通乡镇中小学校的学生一样吃到营养餐。
“除了校服之外,只要学生看到用得上的东西,我们三亚基本上都是免费提供。”三亚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自豪地对记者说,这些年三亚在特殊教育的投入方面不遗余力,对于普通学校的投入更是毫不吝啬。三亚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逐年上升,由2008年的4.38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8.5亿元,截至目前,三亚市今年共对教育支出已达7.3亿元,同比增长16.9%。随着投入的加大,乡镇中小学的校园面貌已经大为改观。
“其实现在乡镇中小学和城区比起来,在硬件方面已经相差无几,三亚所有的学校都按标准化建起教学楼、塑胶运动场等,还率先在全省实施多媒体进教室工程,每个班级都实现白板教学。我们还率先全省实施学生营养工程。现在,我们城乡教育主要的差距还是师资力量和教育管理、教学观念方面。”该负责人说,为了拉近这一距离,从2013年3月份起,三亚市教育局实施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在三亚市第五中学、高峰中学等20所城乡中小学中广泛深入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帮扶工作自2013年3月起至2015年9月结束,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促进城乡中小学在教育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方案的下发,全市20所学校立即行动,签订了结对帮扶工作协议,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对口交流、送课下乡、蹲点帮扶等工作。
短短一年多时间,三亚市受帮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在去年中考中,藤桥中学综合评价指数从原来的公办学校第22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4位;梅山中学从原来的公办学校第26位提升至第18位;红沙中学和高峰中学也告别了全省及格率、低分率倒数的不堪经历。今年三亚在参加普通高考人数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本科入围率较往年有大幅提升,本科入围人数达3023人,比去年提高7.6个百分点。受此鼓舞,三亚今年将进一步巩固提高城乡中小学“结对帮扶”成果、扩大结对帮扶对象,在原有20所结对帮扶学校的基础上再增加10所结对帮扶学校。
在用活“内脑”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三亚还注重通过引进“外脑”来对本市教育注入新鲜活力。2013年3月,三亚与上海长宁区就两地基础教育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举行签约仪式,根据框架协议,长宁区教育部门每年派出专家工作团队到三亚共同进行教育教学质量诊断性调研,为三亚教育的发展出谋献策,并每年选派若干名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到三亚相关中小学校挂职援教,指导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规范管理及校本研训等工作,同时每年选派若干名退休骨干教师,分别组成不同年段的教育团队,由三亚教育局聘请到相关中小学校任教学顾问;三亚教育部门每年派出若干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到长宁区教育部门跟岗学习,并每年选派若干名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到长宁区相关中小学校挂职跟岗学习,同时每年选派若干名教研员到长宁区教育学院挂职跟岗等。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三亚市组织近100名校长(其中农村校长60名)、180名学科中心组骨干教师到上海长宁区跟岗学习,选派近230名校长(其中农村校长140名)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高级研修班学习,促进农村校长队伍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全面提升。上海市长宁区也先后派出近200人的督导、教研、校长、教师团队到三亚开展援教活动。除此之外,北师大还在三亚6所中小学校建起实验学校。三亚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这种用活“内脑”、借助“外脑”的做法,让三亚的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