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城乡学校牵手 村娃乐享好课
■ 本报记者 徐慧玲
3月24日8时35分,距离第一节英语课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三亚市吉阳区罗蓬小学四年级1班的学生们已齐刷刷地坐在教室里,或低声试读新的章节,或小组讨论课堂上如何进行分角色朗读。
“What’s that?”课堂开始,英语老师谭敬妮指着手中的机器人卡片抛出问题。话音刚落,课堂瞬间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It’s a robot!”尽管学生符艺田发音不太标准,但他还是尝试读出刚刚学到的新单词。
3月24日,在三亚吉阳区罗蓬小学,学生们正在上英语课。 本报记者 武威 摄
下课铃声响起,谭敬妮还来不及收拾讲台,就被学生们团团围住。“What do you wish for robots to do?”根据谭敬妮课上提出的问题,学生纷纷请教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今孩子们不仅课堂上表现活跃,课后也积极参与探究。”罗蓬小学校长孙令震很欣慰。
2020年,孙令震刚从三亚市第二小学到罗蓬小学担任校长,当时学生们的表现与如今相比却是天壤之别。“学生穿着拖鞋到学校,课堂氛围枯燥单调、师生互动积极性不高,学校进行摸底考试,部分班级存在‘及格率为0’的情况。”孙令震旁听了几节课后更是哭笑不得,“一节课讲下来,部分老师连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没有搞明白,如何教好学生?”
事实上,当时罗蓬小学所面临的情况并非孤例,在三亚多所乡村学校均有存在。
2019年,省教育厅选定三亚市吉阳区作为全省集团化办学重点实验区。吉阳区以区属优质学校为核心学校,农村薄弱学校为成员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行分层帮扶的“1+1+N”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全区31所公办中小学组建8个教育集团。
核心学校如何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
三亚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由三亚市第二小学、罗蓬小学、荔枝沟小学、临春小学、红庄小学组成。三亚市第二小学教育集团组织罗蓬小学教师到三亚市第二小学跟岗学习,集团派出指导团队对罗蓬小学教师进行“一对一”评课,组织学生开展口算比赛、英语口语大赛……一段时间下来,罗蓬小学的师生们都开了眼。
“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在集团核心校第二小学教师的协助下,谭敬妮经过一番钻研,对课程进行改革,将一节课分为听、说、读、写、讨论等环节,尤其是说和讨论环节,最大限度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各小组以齐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说出来”,沉寂的课堂“活”了起来。
实施集团化办学后,吉阳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2020年小学生学业水平监测成绩与2017年比较,总平均分从164.1分提升到211分,优秀率从2.0%提升到18.8%,及格率从19.9%提升到57.1%,低分率从9.3%下降到3.1%。
在孙令震看来,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学生成绩。
开展课后服务、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暑期公益课堂……集团化办学后,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农村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不断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们收获自信、快乐成长。“以前我总是不敢开口说英语,看到其他学校同学在英语比赛时的精彩表现时,也激励着我奋发向上。”罗蓬小学学生王子微说。
三亚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三亚在各区现有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创新驱动、共享共建”的原则,采取单一法人一体化或多个法人联合体的集团组建模式,将陆续新组建29个教育集团(市直属4个,各区25个)。并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协调教育集团内各学校之间的教育活动、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以及师资培训等,完善集团内管理人员和教师培养、培训、评价和考核等机制,通过送教、评课、讲座、跨校兼课、师徒结对等方式,实现教研共建、资源共享,促进成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更多农村娃在家门口上好学。
(本报三亚3月24日电)
原标题:三亚实施集团化办学,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 城乡学校牵手 村娃乐享好课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