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双修”“双城”提升供给品质

08.07.2016  17:45

将一座城市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来打造
三亚“双修”“双城”提升供给品质

  ■ 本报记者 黄媛艳

  这曾是一盘难解的棋局。

  城市风貌失控、生态环境破坏、交通环境拥堵……快速发展的中国,饱受“城市病”困扰。病的根源,实则是城市发展如何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如何破题。

  聚焦三亚,这盘棋尤为烫手:生态气候的独特性和唯一性,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和国际性,这是高期待;基础建设的滞后性和薄弱性,民生发展的落后性和失衡性,这是大制约。

  先手棋落定乾坤。将城市整体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来打造,以“双修”“双城”来谋划整座城市的升级,实则是不断提升供给品质,祛城市之弊的自我革新,是三亚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给人们的启示。

  叫停地产项目

  补齐供给短板

  如果将一座城市视作一种产品,若想她具有竞争力,则首要去其短板。

  三亚的短板是什么?城市建设的极快推进,抢占了绿色,挤走了城市“呼吸”的空间。

  虎豹岭脚下的市民果园, 如今蛙唱鸟鸣,硕果诱人。一年前,这里还满是砂砾和红土的工地。

  果园用地,早在2004年就被批为建设用地,计划建设20多层的地产项目。凿山建高楼,留给三亚的,是山体和生态的严重破坏!一道10多米的山体陡坡,红土裸露格外扎眼。

  市民果园的马路对面,葳蕤的红树林,翩飞的白鹭,也无一例外地将失去家园。

  这是一场利益的博弈。仅7栋15层高楼2.5的容积率,按该地段2万元/平方米的地产均价,约可获得30亿元的收益。可没有了好山好水的三亚,还有魅力吗?

  保护青山、保护红树林,一场生态保卫战打响。2015年7月,人们发现,一度热闹的两处施工工地停工了。次月,轰轰烈烈的植树活动在其中一块施工工地上开启,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带队为果园用地上的破损山体披“绿衣”!

  修复生态环境

  提升供给质量

  去短板,提质量,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素。

  三亚拥有优良的环境禀赋,好的生态决不能仅存于记忆之中,要将其化作高质量的产品,呈递给市民和全世界的游客。

  这是城市治理管理能力的考场。以“多规合一”改革为契机,三亚划定生态红线,邀请中规院53人豪华专家团队全程驻三亚指导,三亚河治污明确时间任务表。

  治标为先。“九龙治污”屡治屡臭,三亚理顺污水设施建设管理维护体制,住建部门“建管一体”;“河长制”落实任务到人;移动污水处理站“特种兵”剑指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乱排污问题;违建、直排入河和入海行为严惩不贷。

  治本为策。规划确定城市色彩为白色基调,确定未来城市建设整体风格;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白鹭公园保护管理规定》,制定《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三亚市河道生态保护管理规定》等,对绿水青山的保护重视创新,立足可持续,实现城市与生态、发展与民生的共建共治共享。

  如今,山变绿了、河变清了、白鹭多了,河口多次出现了海豚群……三亚对水系治理的大胆改革创新,让百姓在岸绿城美中获得发展红利,从山青水净中感受身为三亚人的自豪。

  张琦说,三亚面临南海、地处南疆、拥有南繁,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身为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保住三亚的绿水青山和蓝天碧海,打造精品之作、传世之作,给三亚未来的发展、给三亚的子孙后代留下记忆。

  升级传统产业

  壮大供给规模

  无疑,拥有高供给品质,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能。而渔业、传统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提供动能的源泉之力。

  “我们为此要主动革命!”三亚市副市长李劲松说。

  在三亚,渔民方勇正的“新家”是崖州中心渔港,这个投资规模全省最大、配套最完备的渔港,让其他市县不少渔民兄弟羡慕。而崖州中心渔港所在的崖州湾新区,即将成为三亚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张琦透露,着眼三亚的未来,以南山货运港、崖州中心渔港以及毗邻崖州湾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为牵动,推动“双港”联动和港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将改变崖州区发展落后的面貌,实现三亚规划发展的“西拓”。

  从小在崖州区长大,看着城市的巨变,市民陈勇决定“大干一场”。

  陈勇是三亚华盛水泥粉磨有限公司负责人,因挖山及该公司开采,抱坡岭成为三亚最难看的山体之一,山体裸露面积达12.6万平方米,周边老百姓俗称其为“狗皮膏药”,不时坠落的岩石,亦成为安全生产的隐患。2015年初陈勇和三亚市政府合作共同修复抱坡岭,他所在公司承担总投资的1/3。一年后,抱坡岭成为陈勇最得意的作品——山绿了、鸟来了、松鼠灰蛇满山跑。

  作为专业的旅游城市,三亚从改革中去落后产能,着力扩大高端高品质产品的有效供给,丰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加快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本报三亚7月7日电)

三亚首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探秘——
昔日泥泞空地 今日生态乐园

  本报三亚7月7日电 (记者陈雪怡)谁会想到,在三亚市第十小学教学楼前,如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4611平方米“快乐天地”,曾经是一块荒野空地,遇到下雨天,则是泥泞不堪。

  “泥地”变“宝地”,只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2015年8月20日起至2016年3月18日,三亚市首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三亚市第十小学生态校园改造工程竣工。这是三亚自2015年6月获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综合试点城市以来,第一次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实践中。

  在一个飘着蒙蒙细雨的午后,记者走进校园里的改造工程一期项目之一——雨水花园,只见凤凰木、长叶马府油、芒果树等超过50种植物在如丝细雨的滋润下更显翠绿欲滴。项目设计单位负责人刘双欠介绍:“该项目之所以叫‘雨水花园’,是因为只要遇到降雨天气,屋顶排水、雨水径流,再加上透水混凝土铺装的路面,通过这3种途径,这个花园可以‘吸收’超过90%的雨水。收集到的雨水资源,再经过花园里前置塘、渗透塘、沉淀塘等几个池塘的蓄水、渗水、净水,在回补地下水的同时,将水资源集中到蓄水池处理后,可以满足校园全部的绿化灌溉用水及清洁用水等。

  如何“吸收”如此量大的雨水?据悉,因校园的东南面靠山,整个学校东南方和西北方的高差达到2.5米。项目设计单位巧妙利用高差,将东南方的屋顶排水和地面雨水径流,通过雨水生态廊道输送到西北地势低处的雨水花园,进行雨水渗透、净化和积存。

  通过改造工程,拥有雨水生态廊道、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要素的校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绵城市”系统,收集到的雨水资源经处理后便可以“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满足整个校园的绿化灌溉用水和清洁用水等,只有极少部分水资源通过市政管道外排,极大减轻了市政管道排放压力,同时增强了校园的蓄水和抗洪功能,解决了校园水资源需求问题。

  而对于三亚市第十小学的近600名孩子来说,有了这新乐园后,每天都是儿童节,现在的校园不仅是个大花园,还是个“大乐园”。在雨水花园里,他们可以在趣味豆石上和同学你追我赶,在大榕树下跳绳,到小池塘喂喂小乌龟,累了坐趣味坐凳上歇歇,还可以和同学比比看谁认得的植物品种更多……

  “从原来几乎不见绿意的荒野空地,变成了如今目光所及之处均见绿意的生态乐园,整个改造工程竣工后,学校的绿化率增加了20%以上。同时,‘在最生态的校园,过最欢乐的童年’,也是这个项目本身的设计愿景。海绵校园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生态与视觉效果,也能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生态环保的意识。”刘双欠说。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