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南繁学院首次接纳外国学生学习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24.03.2017  09:21

印尼大学生在三亚南繁基地学习。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为助推三亚南繁种业走向“一带一路”国家,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日前接纳了6名来自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的农学专业学生进院学习,这也是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首次接纳外国学生进院学习。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的同时,三亚拟建立海南三亚南繁种业国际合作基地,搭建三亚南繁成果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需求的桥梁,加快南繁成果对外转化。

教授,我们今天学习什么课程?”22日上午9时,来自印度尼西亚梭罗大学农学专业的迪威(音)像往常一样,来到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种植基地,向该基地的资深专家学习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他的5名同学分别在该院学习西甜瓜与蔬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旱地农业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及农业机械的应用等知识课程。

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院长柯用春透露,三亚是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印度尼西亚也是热作资源丰富的国家,双方在热带农业科研方面具有共性,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此次该院接纳印尼学生入院学习旨在推动三亚与梭罗大学在热带农业科学、现代农业技术、遗传育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三亚南繁科研成果在印度尼西亚进行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

为了更好地辅助印尼学生学习,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采取理论授课、课堂交流讨论及田间实地实习等综合培训的方式,并向该6名学生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加深双方的文化交流,让对方更好地了解南繁科技、精神与文化。

记者了解到,“一带一路”国家尤其东南亚国家农业技术、品种与我国差距较大。三亚将利用和“一带一路”国家气候的相似性,拟建立海南三亚南繁种业国际合作基地,搭建三亚南繁成果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需求的桥梁,以海南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利用南繁资源聚集的优势,优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瓜果菜品种进行生态、生产适应性鉴定,筛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加快南繁成果对外转化,实现经济共赢。

印尼大学生在三亚南繁基地学习。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