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调整 看看有啥变化

02.11.2018  14:03

  按照由市发改委、市卫计委和市人社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调整三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11月1日起,三亚公立医院实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本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涉及综合医疗服务、医技诊疗、临床诊疗、中医及民族医诊疗四类,共2204项,其中价格调低1961项,占到近九成。大家看病就医的费用具体有哪些变化?调价第一天,患者反响如何?三亚日报记者对4家公立医院进行了走访。

   调整:就医费用下调受欢迎

  11月1日9时许,正是各家公立医院的就医高峰时段。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医院挂号窗口前面,患者们有序地排着队伍。各家医院门诊楼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新的价格表。市人民医院还在挂号窗口旁贴出了相关公示,提醒就医者了解调整的医疗服务项目,公示时间从11月1日起至7日。

  “请帮我挂个儿科主任医师号。”在市妇幼保健院一楼,市民李莲花抱着孩子,将病历和20元钱递进挂号窗口,窗口工作人员给李莲花找出2元。“您是不是多找了1元了?”李莲花有点不知所措,再三向窗口工作人员确认后才明白,主任医师的诊察费已经从之前的19元调整为18元,副主任医师的诊察费则从之前的16元降为14元。

  挂号是绝大多数就医者到医院面对的第一道缴费关口。此次三亚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在挂号费方面,增加了用于单纯购药和开检查单的便民门诊费(1元/次),降低了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诊察费,普通医师、主治医师、省优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优专家诊察费均维持原价格。

  此外,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特殊护理按次分别降了4元、2元。在输液中,往往让家长和护士“头疼”的小儿头皮针,也由原来的10元/次,降为8.6元/次。住院患者的床位费也有所调整,陪人床、婴儿床分别降了0.3元、2元。

  “价格降了当然是好事啦!”不少患者对医疗服务价格下调表示认可和欢迎。

   体现:部分项目价格有所提高

  市妇幼保健院医保科科长陈火耀介绍,在这次价格调整中,为了能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合理地提高了部分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例如院前急救费由原来的80元增加为88元,住院诊察费由原来的12元提高至17元。

  “提高一点,确实体现了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这种幅度其实也是能够接受的。”几位患者表示,之前没怎么注意,只要医院及时解释就可以。

   未变:大型检查费维持原价

  大型检查、检验等费用在医疗费用中占据较大比重,一直是看病贵的关键。此次价格调整,医院最常见的大型检查,比如常规彩超、CT、核磁共振等,基本维持原来价格。

  陈火耀分析,这次调价没有实行普提普降的方式,所有调整的项目都是一个一个筛选出来的,大型检查项目目前处于较为合理的价位,所以此次未做调整。

   算账:慢性病患者受益最多

  这次调价,其中一个内容就是中医诊疗价格调整。11月1日上午,去市中医院看病的陈女士马上就发现了这个变化。

  50多岁的陈女士,因为面部中风,有些眼歪嘴斜,便想找中医给针灸治疗。医生告诉她,需要微针针刺治疗,大约扎15次,每次25元,共计375元。“好像比上次要便宜了。”陈女士说,去年她也是找同一个医生进行针灸治疗的,但医药费是420元,今年比去年便宜了75元。“针灸这一项,价格总体下降了10%至12%。”市中医院经管物价办负责人蒲菊秋告诉三亚日报记者。

  此次价格调整中,调低的项目有1961项,其中临床诊疗项目占到“大头”,有1790项。比如大抢救由278元/次,降为242元/次;血液透析由569元/次,降为400元/次。

  在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得知血液透析价格一下降了一百多元,一位患者表情轻松了不少。“肾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周期很长,有的患者十几年、二十几年要靠血液透析这种替代疗法来维持生命。”市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陈兴强介绍,普通肾病患者每周需要接受3次血液透析,其价格的大幅下调,对这部分慢性病患者来说是很大的福音。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按2017年发生业务量,仅血液透析这一项,就减少收入214万元,占该医院涉及调价项目减少收入的三成。

   提醒:就医一定要带上医保卡

  11月1日,市发改委对4家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进行了检查。市发改委价格管理科负责人袁兴秀介绍,按照4家公立医院2017年的发生业务量,共计减少收入810万元,相当于为患者减负810万元。

  “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均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确保减轻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市人民医院财务科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患者,来医院就诊时,一定要带上本人身份证和医保卡(医保本),以方便就诊。(张晓华)

编辑:陈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