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日月湾畔浪花翻滚 冲浪健儿争相竞逐

12.12.2014  13:14


冲浪选手在比赛中

  有着翠绿的海岸和细软的沙滩,万宁日月湾,和海南岛很多地方一样,凭着一道道永不歇止、翻卷不息的浪花,成为与夏威夷、法国西南海岸等久负盛名的海滩相提并论的冲浪胜地。

  这里,出现太多海南乃至中国冲浪界的第一。人们开始发现,他们世代依傍的这片大海,也成为了一把通向世界的钥匙。

   少年先锋队:年少技精不怕苦

  日前进行的Gopro世界女子长板职业冲浪冠军赛上,来自万宁渔村的14岁姑娘黄莹莹是此次比赛中年纪最小的选手,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黄莹莹来自万宁少年冲浪先锋队,此次比赛是先锋队首次参加高规格的国际职业冠军赛。而这支队伍,也是中国第一支少年冲浪先锋队。

  为了培养国内冲浪人才,同时紧跟国际上培养冲浪选手的黄金年龄段,2012年9月,万宁决定成立少年冲浪先锋队,让万宁的孩子跟国外的孩子相比,不输在起跑线上。挑选队员的任务,日月湾冲浪俱乐部的老板曾山接下了。

  “我们家在附近的田新村,起先给女儿报名只是想让她学学游泳、锻炼身体。”就这样,黄莹莹被母亲杨爱妹送到了少年冲浪先锋队。和黄莹莹一起学习冲浪的,还有附近渔村的12名孩子,他们只能在每个周末前来学习冲浪。

  “冲浪很好玩!”黄莹莹笑着说,第一次下海冲浪时,跟着海浪的节奏,居然慢慢站了起来。她与生俱来的平衡感让曾山和教练们很是惊讶。冲浪很有趣,可体能训练却让孩子们吃了不少苦头。

  曾山和另外两名外籍教练“小龙”、“豆腐”每个星期六都来训练小队员的体能。烈日下的沙滩晒得烫脚,十几岁的孩子们还要忍受炙烤和高温,在沙滩上跑步、压腿、俯卧撑、保持冲浪时的技术姿势等等。起初的各项体能训练对一个长时间不运动的成年人来说,都难以坚持,更何况是一群孩子。加上曾山、“豆腐”的严格要求,小队员们更是叫苦。

  “我们不听话时,‘豆腐’也会生气,他一生气,就不搭理我们了。”黄莹莹偷偷告诉记者,虽然在训练的闲暇时间,教练也带着小队员做些游戏,但还是难改“凶巴巴”的形象,大家有时叫他“臭豆腐”。艰苦的训练、严格的要求,都没让当时12岁的黄莹莹萌生过退意。有一次,黄莹莹在海里时甚至被冲浪板砸伤了下巴,鲜血直流,可她却没流一滴眼泪,稍微包扎一下就继续训练了。“这些,我都不敢让父母知道,怕他们担心,可最遗憾的,可能就是寒暑假和周末没法和同学们一起玩。”黄莹莹说。

  “国外的冲浪运动都是从小抓起,但先锋队的孩子们进步非常快。像黄莹莹,只经过两年的训练,就可以参加国际比赛,同世界冠军一起在浪尖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豆腐”表示,他也希望这些孩子们能够好好享受“冲浪”所带来的纯粹快乐,将来能带动更多当地人去了解冲浪,体验冲浪。

  看着在浪尖上飞舞的外国选手,黄莹莹露出羡慕之情,“他们太厉害了!我也想成为职业选手,去国外比赛。

  “你会冲到什么时候?”旁边有人问她。

  “冲到不能冲为止。”黄莹莹轻轻说着,腼腆而又坚定。

  冲浪国家队: 冲向世界的舞台

  11月底,国际冲浪协会中国杯男女短板赛正式在日月湾开赛,值得一提的是,在率先开赛的ISA中国杯赛中,东道主中国队是首次组队参赛。铁桩、黄漠雨、许景森、张良、杨雪(女)、杨佳睿(女)组成了中国首支国家冲浪队。虽然6人遗憾出局,但他们坦承,能和高手一起比赛就已非常荣幸。

  执掌首支中国国家队的是彼特·唐恩,他是ISA/ ASP冲浪界第一个世界冠军。说起他来中国队执教,首支中国国家冲浪队组建人之一的李健豪则在中间起了牵线搭桥的作用。来自意大利的李健豪因为喜欢中国,喜欢冲浪运动,如今已经长期定居三亚。说起这支国家冲浪队的组建过程,李健豪说:“很简单,他们6个人是目前中国冲浪队中最优秀的选手。”而为了组建这支国家队,教练李健豪也曾到青岛、深圳等地的冲浪俱乐部里精心挑选。

  作为中国队主教练,皮特强调最多的就是“这是中国队的第一次”。他说:“中国队需要走出国门,更多参加比赛增长经验。”而他最大的愿望则是发掘出更好的中国年轻冲浪选手,让他们更多站在世界的舞台展示自己。

  在冲浪运动上已经走了5年时间的内蒙古汉子铁桩是中国冲浪国家队的队长。被称作“中国男子冲浪第一人”的他参加过大大小小国内国际冲浪比赛。晒得黝黑、笑容灿烂,是铁桩给人的第一印象。而他在爱上冲浪之前,只是在日月湾帮游客拍照的打工者,后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这里玩冲浪,慢慢开始尝试这项运动。“我几乎是自学。冲浪没有捷径,只有多练。”铁桩说,冲浪对他而言已是一种生活方式,冲浪之余,便在沙滩酒吧打打零工。

  冲浪带给铁桩的还有很多,从没有丝毫的英语基础到现在可以与外国人流畅交谈,到有机会去国外体验当地冲浪文化……“可以说,冲浪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铁桩说。

  对于冲浪国家队的队员们来说,无论比赛结果如何,都意味着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冲浪俱乐部: 凝聚一群人的梦想

  大概10年前,几个来自日本的冲浪爱好者发现,从浪花的高度、频度,水质、水温等多个指标衡量,万宁日月湾都是难得一见的冲浪胜地。当各地的冲浪好手纷至沓来,日月湾冲浪俱乐部便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国第一家正规冲浪俱乐部。

  今年37岁的曾山是冲浪俱乐部的负责人。出生在内陆城市的曾山从小就喜欢水,他因为水而迷恋上了冲浪,因为冲浪而选择了万宁。2012年7月,曾山独资接手万宁日月湾冲浪俱乐部。十多年经营钢材生意积累的资产,本应是曾山“退休”后生活的保障,但为了推广冲浪,他不断将自己的“养老钱”投入其中。2013年5月,他精心筹办的冲浪滑板公开赛因资金问题几近夭折,无奈之下,他将自己的爱车,一辆购买仅3年的牧马人卖了,才挺过了难关。如今,日月湾的冲浪赛事接连进行,国际冲浪、滑板运动品牌蓝色极限、Vans、Skullcandy等品牌也先后与俱乐部达成合作意向,并为日月湾冲浪俱乐部举办的活动提供赞助,为少年冲浪先锋队提供装备支持。

  在日月湾,冲浪俱乐部已然成为地标性的建筑。开放式的酒吧,别具一格的冲浪用品商店,甚至还有书吧,晚上能看冲浪电影,整个俱乐部弥漫着浓烈的冲浪文化。“今年,前来日月湾冲浪的人数是去年的5倍。”日月湾国际冲浪俱乐部工作人员李静来自深圳,在两年前第一次来到日月湾冲浪,此后便决定在这里留下来,“冲浪能给人自由快乐的感觉。很多冲浪爱好者和游客白天玩冲浪、沙滩排球、足球等,晚上围坐在沙滩上喝啤酒、吃烧烤、听音乐和唱歌跳舞。海南话、普通话和英语混杂在一起,大家感觉很轻松、自在。

  像李静一样,因为热爱冲浪而选择留在俱乐部的还有很多。汪瑾哲今年刚从海南大学毕业,之前做过微博营销和酒店管理,现在在俱乐部担任市场营销。“冲浪在中国是个新生却非常有前景的运动。我觉得,这项推广冲浪的工作,是我可以为之付出的。”这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瘦瘦男生说。

  冲浪俱乐部的标志,是个长着两个长长犄角的水牛头,水牛的眼睛里却是海浪上冲浪者的身影。“之前的日月湾就是这样,海上有人在冲浪,岸上有牛在吃草。”曾山笑着说,如今,冲浪运动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异,可他却不希望俱乐部发展得太快,“我希望中国能有更有基础、更为扎实的冲浪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

(编辑:韩建畴 审核:汤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