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元“包进”国企 民警卧底揭穿就业骗局

27.05.2014  09:57
  

 1.6万元到轻轨上班,3万元进高铁就业,5万元当“空哥空姐”,12万元跨入国家电力公司……

  丰厚的工资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很多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和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自愿奉上”积攒下来的血汗钱,企图通过“潜规则”换来令人羡慕的工作和薪酬。近日,重庆市永川区公安局民警历时两个月的卧底侦查,侦破了一起以缴纳“就业安置费”为名的招工诈骗案件,还原了真相。

    网上发现案件线索  

  “亲,物价飞涨的今天,1.6万元能做什么?不要犹豫,我们向你承诺,只要1万6,包你进重庆轻轨公司……

  3月,永川区公安局民警在本地一家知名论坛发现一篇“特招重庆轻轨工作人员”的帖文。其中1.6万元“安置指标费”引起了民警的注意。

  “大型公司招工都会通过正规的途径,一般不会收取报名费,更没听说过如此高昂的‘安置指标费’。”民警心中不禁产生疑问。

  为确定招工信息的真实性,民警前往“招工简章”中的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调查核实。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告知民警,他们从来没有委托过第三方机构招聘员工,也不会收取报名费和所谓的“安置指标费”,甚至“今年的招聘计划都还没有制定出来”。

  几天的调查,验证了民警之前的判断,这个“招工简章”背后肯定隐藏“猫儿腻”。

   民警卧底调查真相  

  民警决定从发布这篇帖文的ID为“重庆龙本教育”的用户入手调查。很快,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雍某和具体负责人李某进入了民警的视线。这家教育咨询服务公司专门“帮助”铁路、航空、银行、电力等部门招聘员工,但无一例外地要交纳100元的报名费和1万到10余万元不等的“就业安置费”。

  为探求真相,民警冒充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前往这家公司交简历,声称希望找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在交流中,李某俨然一副“职业规划师”的模样,把职业前景描绘得天花乱坠,仿佛好工作和前程就在眼前。随后,民警又几次假扮成求职者的父母,与李某和雍某接触,但均被告知需要交纳一笔不菲的“就业安置费”。

  随着调查的深入,民警发现多名受害人并没有获得固定工作,而是以“实习生”、“临时工”的名义在应聘企业工作,有的甚至连临时工都没当上。一些受害人以没有签订就业合同为由要求李某退款,而李某总是以各种理由不断拖延,未予退款。

  民警认定,李某和雍某是以安排工作为名实施诈骗。4月23日、24日,办案民警将两人抓获,当场搜出假毕业证、学位证和印章若干。

   原招生办主任利用手中资源诈骗牟利  

  今年55岁的李某交代,他原是重庆城区某学校招生办主任,去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便利用自己的资源办起教育咨询公司,以优厚的工作待遇为诱饵,利用大中专毕业生急于找工作和很多家长愿意“花钱买工作”的心理,打起了招工诈骗的主意。刚满30岁的雍某则是永川一家计算机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近年计算机培训不景气,便和李某一拍即合,一起干起了诈骗勾当。

  在实施诈骗过程中,李某和雍某有意提高学历要求和门槛,要求学历较低的应征者以办理真证的名义办理假的“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并伪造学历查询网,让受害人深信无疑。雍某交代,办理假的本科毕业证书要收取8500元费用,办理假大专毕业证书需缴纳三四千元。期间,两人共办理了假毕业证和学位证数十本。

  受害人唐某的母亲每个月工资1000元,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为给唐某找一份稳定工作,全家人东拼西凑,凑齐了3万元钱。但试用期满的唐某并没有得到正式工作合同,只领到400元工资,一家人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屡次向李某讨要费用未果。

  李某和雍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愿意积极退款、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并接受法律的制裁。目前,两人均被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