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礁1号”出水瓷器海口展出 一起来看海丝遗珍

19.01.2015  19:01

      原标题:“碗礁1号”出水瓷器:海丝遗珍民窑上品

      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博古纹盘。

      清代康熙时期的五彩开光杂宝花卉纹罐。

      青花黄釉葫芦瓶。

      宋代的黑釉盏。

      青花团莲花菱口折沿大盘。

      1月16日,由海口市博物馆、福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海丝遗珍——“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在海口市博物馆的展厅正式开展。这些精美的瓷器,再现了一段不曾为许多人知晓的历史,让人们一睹这艘永远定格在历史汪洋中的“遗珍”芳容,见证了中国瓷器的传奇岁月。

      带有异国情调的外销瓷

      精美绝伦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造型精美的葫芦瓶、带有欧式情调的高脚杯……1月16日,海南日报记者在展厅里看到,一件件色泽优雅、造型优美的“碗礁一号”青花瓷,令众多参观者赞叹不已。在浩瀚而冰冷的大海中静静躺了300多年,它们却釉色鲜亮,光洁如新,清丽秀雅。

      前来布展的福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5年6月,载有大量清康熙年间景德镇青花瓷的“碗礁一号”古沉船遗址在位于福州市平潭县屿头北侧五州群礁的中心——碗礁附近被发现。当时,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历时三个多月,完成沉船遗址及周边范围水下发掘清理工作,共发掘出水文物17000余件,此次在海口展出的100件瓷器是从沉船出水瓷器中遴选出的代表作品。

      经专家确认,“碗礁一号”上的青花瓷器为景德镇康熙中期烧制,正是青花瓷处于鼎盛时期的产品。从沉船上打捞出水的瓷器,品种非常多,从大多数瓷器的胎质、釉色以及装饰看,都相当精美。经考古专家确认,这些瓷器是景德镇民窑的产品,从造型、纹饰、胎釉等等方面来看,堪称民窑当中的上品。

      那么,这么多的精美瓷器,将销往何处?是内销还是出口外销呢?考古人员在这批瓷器中找到了许多器物的盖子,高脚杯有了盖子后,明显地表露出了异国情调。还有一种精致的小瓷瓶为数不少,造型各异。经过专家考证,它将作为一种典雅的装饰品来到西方人家的餐桌上。有些是精美的咖啡具。几乎所有瓷器上的纹饰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是,专家在一种盘子的图案上却发现了与众不同之处。“这个图案是地中海沿岸的花卉,在当时,中东和西方把这几种花卉看作是天堂的花卉,是幸福之花。”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当时这种瓷器有一个特别的外国名字叫“克拉克”瓷。

      据了解,“克拉克”瓷的特征就是在器物面上画成了一朵花瓣型,在花瓣里面又画上各种纹样,这种就好像在开着窗户一样,所以就把它叫做“开光”样式的瓷器,在16世纪后期,这一类瓷器已经大量传到了欧洲,在一次拍卖这批瓷器的时候,当时因为人们不知道这批瓷器叫什么,所以就把当时葡萄牙人运载这批瓷器的船叫“克拉克”船,把这类瓷器就叫做“克拉克”瓷,从那以后,“克拉克”瓷的名称就流传下来,成了中国这类外销瓷的一个别称。毫无疑问,为这船货物买单的将是欧洲市场。专家推测,“碗礁一号”应该是转口贸易,它的中转站有可能是厦门或广州,也有可能是欧洲人在远东的贸易中转基地菲律宾的马尼拉和印尼的巴达维亚。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