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起去看看?海口这些村庄“表”美“里”实

11.09.2017  16:27

  9月的海口依旧有些炎热,不过驱车下到市区周边的一些村镇逛一逛,会有另一番感受——乡间绿树成荫、花草滴翠,和风送爽,干净整洁的村道边,菜园里披红挂绿,找一处台阶小歇片刻,甚是安宁。

  海口的乡村变了,变得和而有序、文明生态。这一切,得益于文明建设。

  据海口市相关部门统计,自2015年7月海口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全市配备农村保洁人员1829人,保洁覆盖率达100%,并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惠及农村人口60多万人。

  举众人之力,海口文明建设究竟是如何上下齐心而建的呢?近日,记者走访海口部分文明生态村。记者刘兵文/图

  冯塘村

  火山雨林中

  种“绿色金子

  老人自掏腰包在村里办学堂,孩子们从小学国学

  从海口市区出发,沿224国道驱车约30公里,穿过一片椰林,看到一棵百年老榕树和一座国学堂,这便是冯塘村了。

  冯塘村是一个有着400年历史的古村,是有名的革命老区村庄,以种植槟榔、黄皮、香蕉等经济作物为主。2015年,冯塘村被评为省级文明生态村。村民告诉记者,这缘于冯塘村民风淳朴,邻里关系和睦,勤劳致富,不聚众赌博,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于心。

  海口“创文”以来,冯塘村经常组织村民大搞村内卫生环境,清理卫生死角,并在村边规划出合理的地方集中堆放垃圾。冯塘村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公开栏等宣传法律法规、道德知识、“双创”知识等,让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意识。

  2015年下半年,年过七旬的杜贵芳老人自掏腰包,利用冯塘村的祠堂办起了国学堂,每到周末和寒暑假,她都会从海口市区来到村子给孩子们上国学课,教孩子们学习《中庸》《大学》《论语》。

  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产业,解决70多名村民就业

  说到杜贵芳老人,有村民告诉记者,老人的女儿杜思思是村里的名人,是冯塘绿园的总经理。冯塘绿园2015年12月开业,集吃、住、游玩于一体。杜思思告诉记者,受益于冯塘村的人文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广受好评,同时公司也“反哺”村民,解决了7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虽然一些村民普通话不那么标准,但是他们诚恳待人、礼貌有加,给游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精神文明建设衍生出了‘文明经济’。”杜思思说。

  冯塘村的“文明经济”是怎么发展的?冯塘绿园借助冯塘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出许多产品,其中“私家生态果园菜园定制”就是其中一种。冯塘绿园租下村民的土地进行平整归置,然后划分为一块块10-30平米的菜地,再以每月每平米10元的价格出租给客人。客人可以在冯塘绿园小超市有偿选择种子以及有机肥,公司免费提供劳作工具、水和技术指导。从育苗到收成,整个种植过程由公司派农户专门打理。蔬菜收成时再通知客人来体验采摘,或经客人授权采摘后由公司专车送到指定取菜点,让客人尽享生态蔬菜。

  得益于热带火山雨林的环境优势,芙蓉花开出“金子

  冯塘村附近围绕着2500亩茂密的热带火山雨林,水资源和矿物质元素丰富,利用这一优势,冯塘绿园带领员工种植芙蓉花。芙蓉花对环境的要求极高,一年四季都需流动的水,水质要弱碱性、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土壤肥沃但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冯塘村的自然环境很适合芙蓉花生长。据了解,一名广东的客户表示要批量采购“一天一万朵”。9月8日,记者在冯塘绿园采访时,来自八一农场的工作人员正在园区考察,学习冯塘绿园的经营经验。

  此外,冯塘绿园还就地取材,创造出多种乡村菜品,如艾草茶蛋、四季馄饨、干贝青瓜粥配煎饺等。据导游介绍,目前冯塘绿园平均每月接待游客达万人左右。“我们打造乡村旅游的同时,也帮助当地村民致富。”冯塘绿园董事长王斌告诉记者。

  塔昌村

  红色文化+美景,打造乡村游

  投资1200多万建20多个项目,打造城乡统筹示范村

  塔昌村坐落在海口市南部,村里1926年就建立了党支部,是琼崖农村第一批党支部,之后,中共琼崖特委印刷局、中共琼定县委、琼崖华侨回乡抗日服务总团陆续在此成立,中共琼崖特委第四届第九次扩大会议也在此召开。塔昌村因此被誉为“红色村庄”。

  2007年开始,塔昌村村民自发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是海口市较早创建的文明生态村之一。2009年响应政府号召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在政府的扶持下,投工投劳,拆除危房,改水改厕,修建村路、排水沟等,全面进行绿化,经过几年努力,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2013年,塔昌村被省扶贫办列为海南老区第一个美丽乡村项目,并被确定为省级城乡统筹示范村。此后,该村以红色革命历史为题材,以休闲农业观光为载体,深入挖掘养生文化。2014年,被省文明委评为海南省文明生态村。

  目前,该村已累计投资1200多万元,其中上级部门扶持500多万元,村民自筹资金600多万元,完成20多个建设项目,综合打造出了一个集“红色文化、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城乡统筹示范村。

  村民种植胡椒,几乎家家户户住上小“别墅

  2015年农村改厕32户(三格式化池),通过改厕真正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提高户居卫生整体水平,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大大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按照海口市委领导调研时的指示,塔昌村打造了琼山区第一个农村污水治理示范点,通过集中收集污水,经过多个工艺流程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景观用水和农业灌溉。该项目于今年7月底竣工,目前处于试运行阶段。

  塔昌村有丰富的胡椒种植经验,胡椒种植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别墅”,不少家庭还买了汽车。

  美伦村

  “美德治村,伦理齐家

  村民自发成立助学基金会,资助优秀学子

  桂林洋开发区美伦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原始生态完好,古榕参天,绿木环抱,是安居乐业的好去处。美伦村是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也是农垦总局文明生态村标兵单位。全村182人主要从事第三产业,2016年人均收入7860元,年劳均收入15200元。

  “美德为治村良策,伦理乃齐家根基”——这是美伦村的古训,也是该村的真实写照。村民支持并参与开发区各项建设,曾多次被农场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桂林洋开发区“创文”相关负责人介绍,本着营造勤奋好学之风、弘扬济贫扶弱的遗风,该村村民2005年自发成立“美伦村奖学助学基金会”,制定助学规程管理资金5万元。同年,该村子弟林志鸿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经基金会奖励林志鸿1万元,这也是该基金会颁发的第一笔奖学金。此后,这一助学善举延续至今。

  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文明新风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建设文化室、综合灯光球场、宗亲园等文化娱乐场所。海口启动文明创建以来,该村成立了文明村管理领导小组,设保洁员2名,建立起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实行“门前三包”,定人定期负责检查(月底检查督促,年终总结评比),奖优罚劣。

  与此同时,美伦村积极开展“倡导文明新风,共建文明家园”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创建中。通过图片展览,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普及生态文化和生态理念,增强群众的生态意识。该村还举办排球、篮球等体育活动,邀请琼剧团演出,通过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从而巩固和发展文明村的建设成果。

  苍东村

  乡风和谐,村民安居

  全村落实“门前三包”,人人谨记“仁孝俭勤

  苍东村是海口市最早的革命老区之一,1957年被海口市授予“革命老苏区”称号,1997年成为第一批文明生态村建设单位,2010年与龙华区人武部建立军民共建关系,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模范村、全国文明村。2012年,苍东村被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9月8日,记者走访苍东村看到,村里草木葱郁,大树枝繁叶茂,屋前干净整洁,道路两旁设置“仁孝俭勤”提示牌,提醒村民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苍东村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十分重视。苍东村村委会书记周定忠告诉记者,海口市启动创建文明城市以来,村里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每家“六小门店”按要求悬挂“门前三包”制度,要求“六小门店”对责任区包绿化美化、包整洁卫生、包无乱停乱放、包无乱贴乱画、包无店外经营。

   宣传好家风好家训,村里多年无斗殴无盗窃

  苍东村定期开展卫生普及宣传,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和好家风好家训宣传等文明建设活动。如今,苍东村不仅是文明村,也是党建先进村。

  “时常有各级党组织来村里重温入党宣誓。中共琼崖党组织在海口的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于苍东村,如今村里已建起苍峄党建历史陈列馆,面貌焕然一新。”周定忠说,“多年来,苍东村无斗殴、无盗窃、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案件。”村民共同营造和谐的村风。

[1]  [2]   [下一页]

编辑:凌楠
于迅: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于迅在《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人民政府
刘赐贵主持召开座谈会 征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建议
刘赐贵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 征求生态文明建设有人民政府
当好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坚决扛起省会城市责任担当
 张琦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海口各方面代表对《中共海南环境保护局
征求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决定的意见建议
刘赐贵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   征求生态文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