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鸟人”与红树林的十年蜜恋

21.08.2015  14:08
\ - 蓝网
\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鸟人”曾观测到黑脸琵鹭。

  “鸟人”们在东寨港做水鸟调查工作。本版图由被访者提供

  “别的地方有沙尘暴,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有鸟‘暴’。

  一个生态系统内生物的变化,反映着生态的变化。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为多达204种鸟类提供了栖息和觅食之所,堪称鸟的天堂。它们的变化发挥着生态晴雨表的作用。一群爱鸟人士被这里的鸟类之美俘获,把守护的目光留在了这里,开启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水鸟调查。

  十年里,他们义务监测,有过喜悦,有过失落,有过呼吁……

  这是他们和这片海上森林之间的“恋爱”。

  南国都市报记者 杨金运 党朝峰 实习生 赵玉顺/文

  痴迷

  “追鸟人”眼中的

  最美东寨港

  冯尔辉,保护区管理局内被称之为“鸟人”的人,近年来担起了东寨港鸟类监测的担子。为了观察记录鸟类,这个帅气的小伙子也习惯了趴在泥巴里一动不动地观察。

  不久前,在东寨港附近下塘村湿地,他在一群白鹭中发现了一只“异类”,定睛一看,有点像黑脸琵鹭。他马上掏出手机,将消息汇报给局里领导,还拍下照片发到一群因爱鸟护鸟而存在的观鸟组织——海南观鸟会。“是白脸琵鹭,有十多年没出现的白脸琵鹭。

  消息传开,在长期关注东寨港鸟类的“鸟人”中间炸开了。

  全球环境基金(GEF)海南湿地保护体系项目宣传教育专家、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海南项目主任卢刚的观鸟之路便是从这里起步的。“东寨港是海南观鸟的一个发源地。”卢刚说,2003年,当他把目光投向东寨港时,他觉得难以想象,离海口市区这么近的一个地方,居然有这么好的生态、这么多鸟类,“这绝对是值得海口市人民骄傲的事情。

  卢刚架起了望远镜,定睛观察着、记录着。这么多年,他已习惯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观察鸟类。观鸟过程中,他和同伴完成的观鸟记录为鸟类学基础研究搜集必要数据,为野生鸟类学研究提供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起到科学家眼线的作用。

  卢刚在观鸟过程中,碰到了非常多天南地北难以计数来东寨港的“追鸟人”。

  张和平是其中的一名追鸟人。退休之后,他从上海南下,把自己的兴趣留在海南的鸟类身上。“人应该要敬畏自然,爱自然。”为了在不惊吓到鸟的情况下观鸟,张和平曾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在坡地上挖了一个宽两米,深三米的“掩体”,同时还全副武装的支好帐篷,铺上伪装网,自己也穿上伪装服,把一天的食物和水全带进去,蹲点观鸟。

  东寨港的戴胜曾打动了他。戴胜在哺育幼鸟的时候,每天都要在巢穴和捕食地间往返数百次,大概每五分钟就会抓一只虫子回来喂幼鸟。“这些我都仔细数过的。”张和平说。

  这群痴迷的追鸟人,迷上了这片“鸟的天堂”。

  义务

  志愿者持续十年

  做水鸟调查

  东寨港的美俘获了这批观鸟者。2005年,卢刚和同伴开始了一项“全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的工作。

  “这个调查是全国最大的群众性鸟类监测,对于研究东亚地区水鸟迁徙有重大意义,对于监测东寨港的生态也有很大意义。”作为香港嘉道理中国保育海南项目主任的卢刚组织高校学生、社会爱鸟人士在东寨港做这项志愿活动,每个月都会做,一做,就是10年。

  这10年中,他们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景色中,有过失落担忧。

  “以前东寨港也有濒危鸟类黑脸琵鹭。”卢刚说,但由于九十年代后,当地生态发生变化等原因影响,竟逐年减少。到了2009年,他从东寨港附近下塘村的一片荒废农田里看到一只黑脸琵鹭,孤单地混在一群鸭子中间,“它们是群居动物,没有同伴,就和鸭子同居了。躲在那里,太孤单了。”在那之后,卢刚再也没有在东寨港看到过黑脸琵鹭。

  但也有很多喜悦。卢刚说,2007年的时候,他们在东寨港发现了11只灰雁,感到意外又惊喜。“灰雁属于大型鸟类,其实大部分生活在长江流域,所以在东寨港附近下塘村湿地能看到是很神奇的。

  据监测,近年来,东寨港保护区各种鸟类有所增加,目前观察到的有记录的204种鸟类中,比以前增加了斑胸滨鹬、黑枕黄鹂、红嘴蓝雀、小蝗莺等10种。

  每一次鸟类种类的新发现,都能让他们兴奋不已。

  担忧

  写信给政府部门

  呼吁保护

  演丰镇下塘村,提起这个地方,几乎所有观鸟者的情绪都会激动,激动过后又会失落、担忧。那里是东寨港保护区鸟类非常重要的觅食地,但却不在保护区内。

  它是全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一个固定的调查点。卢刚说,下塘村湿地是东寨港周边最大的一块“荒地”,记录到鸟类120种,每年有200只到1000只野鸭在此过冬,这里还是鸻鹬类涉禽在海水涨潮时重要的休息地。在高潮位时,大多数鸻鹬类涉禽不会站在红树林上停歇,它们找到安静的浅水区域下塘村湿地待着,等潮水退却时再飞到滩涂上采食。

  “从我们连续10年在海南做冬季水鸟调查的数据看来,下塘村湿地不仅仅是东寨港周边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区域,也是多种水鸟在海南最主要的越冬地,特别是对于雁鸭类水鸟,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卢刚说,庆幸的是,前些年,保护区把它列为巡护范围。

  管理加震慑,几年来,这里没有人敢再来打鸟,鸟类数量有所增加。2013年3月16日,卢刚和同伴在东寨港两个点观测到32种1600多只鸟类,观鸟记录创新高时,特别是下塘村湿地鸟类数量增加明显。他认为,这和管理局保护人员这个保护区外围的巡护有关。

  但也是在2013年,卢刚在下塘村湿地发现有大批撤出保护区的养鸭场搬迁至此地,而且该处面临开发处境。他忧心忡忡地给规划部门写了建议,呼吁对该区域进行规划和开发时要侧重其生态价值,建议把该区域置于与保护区的实验区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保护和建设。

  规划部门收到建议后,就此意见约谈卢刚,听了他的分析,表示将参考。

  “现在它还没被开发,希望它能得到保护性开发。”卢刚说。

  变化

  一位英国鸟类学家的

  所见和欣喜

  一位外国人在东寨港保护区的栈道走了几百米,便准确认出了20多种鸟,这样的事情厉害吧?年初,冯尔辉带着约翰·马敬能(John MacKinnon)博士在东寨港保护区的时候便“见证”了这一幕。“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关注这里的变化。”冯尔辉说。

  约翰·马敬能是国际知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英国著名鸟类学家。2014年底,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联合海南观鸟会等单位出了一本观鸟宝典——《海南东寨港鸟类图鉴》,他做了一篇英文的序言,写了25年来他所见证的东寨港。

  约翰·马敬能还记得25年前他来到海南的情景。

  他到海南的第一站便是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我记得第一次来东寨港时,对这里的印象非常深刻。”约翰·马敬能回忆道,当时,整个海滩充斥着人类的活动,人们忙着撒网打鱼,但“即便如此,这里还是有好多好多的鸟”。

  此后的25年间,约翰·马敬能多次到东寨港。“这里悄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我欣喜地看到保护区管理局逐渐加强了管理,更好地保护了这片重要的滩涂生态系统。”约翰·马敬能写道,如今,东寨港的红树林已经长高了很多,大部分渔网、海中用于养殖牡蛎的柱子以及渔船都销声匿迹了。滩涂上鸭子的数量减少后,成了鸟儿安静的觅食场所。

  约翰·马敬能说,在距离省会城市如此之近的一个地方,拥有这样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观鸟圣地是多么珍贵。“东寨港保护区在自然教育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它可以增强本地人对海南特有自然遗产的自豪感。”这个英国人这样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