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洋服”两个标签暗藏什么玄机?

26.05.2014  16:55

  近日,南海网记者接到市民的投诉称,这家位于海口望海国际商场内的拉尔夫·劳伦专柜涉嫌卖“问题”洋货,将自家未经授权的衣服柜台披上“拉尔夫·劳伦”的外衣。那么是不是如爆料人所称那样,5月23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5月25日南海网)

  记者的调查很快证实了投诉的真实性,店内多件上千元拉尔夫·劳伦高档“洋服”出现有两张贴标,甚至还有价格差异。同时,该专柜内,部分衣服的标签破旧,有的吊牌明显是脱落后,又被系上去。而在产品号型及规格一栏,则是用圆珠笔人工画上去的。

  更加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店方出示了一份英文版的拉尔夫·劳伦授权证明书,以及一份中文版的授权书。但两份授权书上,都是单方的签名。特别是中文版的授权证明书上,甚至落款日期都没有。英文版的授权书上,具体日期是模糊不清,授权书有效期则为两年。对方更是承认,授权书已经过期,目前正在批。

  一套标价上千块的“洋服”,却有着如此之多的破绽,怎能不让人产生怀疑:所谓“洋服”真的产自商标所在国吗?商家所售“洋服”是否真的获得商标授权?其品质能否得到真正保障?显然,从诸多细节和事实来看,商家欺诈消费者的嫌疑无疑更大,所谓“洋服”更有可能只是挂羊皮卖狗肉,鱼目混珠欺骗消费者而已。

  否则,为何当记者再次追问合同的其它疑点时,相关工作人员却跟记者玩起捉迷藏,连续两次闭门而去。为何商场方望海国际购物广场的楼层负责人、负责营运的负责人、相关业务负责人纷纷踢皮球,一味地将责任推给供应商或者是其他人,更是干脆挂出“品牌升级”的旗号歇业以应付舆论?面对这样的商场,对入场的商品又是如何监管的这就不难知晓了。

  商场本应严格把关商标引入,对于一套“洋服”两个标签的事情更应做出合理解释,岂能对舆论躲躲闪闪,这种姿态只能说明这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猫腻。如今,工商部门已经介入,我们期待能够对此进行彻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同时,也应借此强化对商标引入和使用的监督和规范,避免商家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商场只收入场费不把关,欺诈消费者。(肖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