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 残障儿童可享定制化送教服务

26.10.2018  23:05
      4月11日,本报曾报道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学校4位女教师为生活不能自理、不会开口说话的智力障碍少女阿春送教上门的故事,时隔半年,记者再次跟随老师们的步伐来到蔡李春家。

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给蔡李春送上玩具。

  10月24日下午,老师们驱车40分钟来到龙华区遵谭镇访门村。穿过几条人烟稀少的乡村小道,终于到达蔡李春的“新家”。半年前来看望蔡李春时,她还住在叔叔家的房子里,如今,政府帮扶的旧房改造已经建造好,阿春一家便搬了出来。

  送教送陪伴

  课程“私人订制

  20平方米的房子里,昏暗杂乱,床上堆着一家6人的衣服,床边则是摆满碗筷的小饭桌。这里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平时一家人就在旁边搭建的简易棚子里烧柴煮饭,洗衣刷碗。屋顶上悬挂的电灯泡和饭桌上破旧的电饭煲是这里“唯二”的电器。

  老师们来到阿春家里时,她正坐在门口的三轮车上,蜷缩着身子,目光呆滞。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李雅玲为阿春带来了一只玩具狗,“上次来的时候,我们发现阿春对布娃娃比较感兴趣,我们就为她买了一些毛绒玩具。”李雅玲说。

  “阿春现在看着比上次精神多了,脸上也有肉了。”老师韩云燕摸了摸阿春的脸颊“,以前她一看到陌生人都会紧张得发抖,现在不会了,一年多了,她也知道是老师们来看她了。”韩云燕介绍道,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有2名像阿春一样需要送教上门的孩子,学校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专业特长开展定制化的送教服务,每生每月保证1-2次送教。

  由于阿春是智力障碍伴有癫痫,此次前来送教的老师为她带来知动训练。知动训练老师周叶坐到阿春的身旁,拿出教具一步步教她完成相应的动作。阿春看着老师手里色彩斑斓的教具,显然很有兴趣,按照老师的指令完成一系列动作。接着周叶又拿出 DV,为阿春播放学校的课堂画面。

  老师们的送教对于阿春来说,不仅能接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而且还有和别人交流的机会。“平日里,有精神疾病的妈妈、年迈的爷爷奶奶、忙于生计的父亲都很少与阿春交流,我们的陪伴对于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李雅玲说道,送教一年多以来,阿春的性格逐渐有了好转,这对于她的康复有着很大帮助。

  宣传扶贫政策

  打通“最后一公里

  阿春的父亲蔡甫昌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忙于干农活,对于政府的扶贫资助政策鲜少了解。前来送教的老师们常常打印出相关的文件交给蔡甫昌,并为他解释政策的内容,再一步步地教他如何办理。

  “我很感谢老师们,她们的到来让我觉得生活有了一丝希望,生活的担子虽然重,在政府的扶持下,我相信一家人会渡过难关。”蔡甫昌说。

  自海口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我市针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等特殊群体,根据残疾类型和程度,采取随班就读、到特校就读或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各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小学分别制定了“送教上门”实施方案,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打通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把课堂搬到残疾的贫困少年儿童家庭,用爱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了教育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海口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