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一个都不能少”吹响扶贫攻坚新号角

15.02.2015  17:43

  几名小朋友在赤溪村村头玩耍(2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新华网福州2月14日电(记者涂洪长)从“温饱难、行路难”的贫困村到“百姓富、生态美”的旅游小康村,闽东赤溪畲族村30年来的沧桑变化,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奋进、摆脱贫困的一个缩影。

   从数量上看,畲族群众不到赤溪村总人口的一半,而整个闽东地区畲族人口比例也在7%以下。无论人口多少,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推动落后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扶贫先要扶志。面对贫困,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赤溪的良好发展就在于当地干部群众坚持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凝聚起了发展共识,激发出了发展动力,走出了一条坚实积累、自我发展、共同致富的摆脱贫困之路。

   赤溪村30年的扶贫开发之路,经历了从送钱送物的救助性扶贫、整村搬迁换地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因为没有解决好“钱从哪来、人往哪去”的问题而收效缓慢。这就说明,贫困地区要拔掉穷根,不仅要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更要在产业扶持、基础配套、条件改善、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力度,做到“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并举,输血帮扶与造血强身相结合。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是庄严承诺,更是嘹亮号角。期待各地能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恒心毅力,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致富这块硬骨头。

  · “东风吹倒黄连树”——来自“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脱贫调查

   春节近了,年味越来越浓了。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的长安新街上人来车往,白墙黛瓦的街面挂起一长溜喜庆的大红灯笼,独具特色的畲家剪纸贴满门窗,身着“凤凰装”的畲家妇女正向外来客人热情推销着白茶、葫雕等特色产品……

   而30年前回放的画面却是:作为福建宁德地区为数众多的畲族村落之一,当时赤溪村是闻名全国的穷苦之地,群众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

   说起拔掉穷根奔小康的历程,畲族乡亲们用“东风吹倒黄连树”的歌词作答。他们说,是扶贫扶起现在的新生活,扶起畲家人的斗志和信心。

   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畲乡发生巨变?到底经历怎样的路程,让畲家人脸上绽放出笑容。近日,记者来到赤溪村,和村民们一道吃住,一同爬山路,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