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反作弊如谍战 一切归咎制度显偏颇
中新网6月9日电 高考已落幕,但有关高考的话题和后高考经济潮才刚开始。境外华文媒体称,近年来,高考诚信问题被屡屡提起,有关部门也采取了很多手段,若无法从根上摒弃学历功利主义思想、无法从法律层面严厉制裁作弊行为,这场“作弊与反作弊”的游戏,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作弊与反作弊过招
美国《侨报》日前评论文章称,去年高考,河南被曝出现替考事件,舆论哗然。今年高考,教育部门使出各路“防作弊神器”来应对各路“高考作弊神器”,高考安检“史上最严”也再次被刷新,谁知江西又出现替考事件,让民众再次震惊。
分析指出,在中国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名牌学校的学历无疑是求职者脱颖而出的“金色敲门砖”,而中国高校“严进宽出”的教育制度则使得进入名牌大学的考试——高考,成为鱼跃龙门的最好机会。无论自身水平、能力如何,只要能够越过这个“龙门”,眼前就是康庄大道。于是,出现各种不择手段的“助考”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切归咎制度有失偏颇
美国《星岛日报》当地时间8日社论表示,学生考试作弊,其实在各国皆属常见现象。高考考场内外作弊者与抓弊者之间的较量,在凸显此一考试的重要性与竞争激烈程度的同时,也令人不得不深思作弊成风背后的“诱因”。有人将之归结为“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安排缺乏合理性,有人则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社论指出,现行的教育导致“唯分数论”,的确是一直为人诟病的育才积弊,但若将一切都归咎于制度,却有失偏颇。
一方面,不论教育改革进行到何种地步,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始终需要有一个可量化的标准作为杠杆。不管是否“一考定终身”,作为一名学生,扎实、充分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都是其接受学校教育所须做好的“份内之事”,而这是绝对不能够通过作弊的方式来完成的;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自古就强调诚信,即便面临空前激烈的竞争,学生也不可失掉这立足于世的做人之本。
另一方面,造成这样令人痛心的局面,家长与学校、教师难辞其咎。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出了名的,“绝不输在起跑在线”这句流行语,就是对此最好的脚注。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家长往往不惜倾注资金与精力,自幼对其精心培养。但在社会相关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对孩子教育的竞争,常常一开始就被注入了不公平的因素。
仔细检视这些年的高考作弊案,不少事件背后其实都不乏学生家长的身影。试问,如果家长不出钱出力,仅靠学生自己,又如何有能力去伪造考生证以通过查验、如何有大笔资金去找“枪手”代考?
早年中国大大小小的学校,墙上都会有这样一条标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这话已很少有人提及了。但教育的根本,不就在于“树人”吗?这些年中国官场出了那么多贪腐的能吏,不正是因为有才无德,最终反倒成为为害社会的蛀虫?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
那些期待自己孩子成龙成凤的家长,必须深切明了一个道理:人无诚信不立。盼自己的孩子好,首先得从言传身教开始,教会他们做人。
“后高考经济”启幕
香港《文汇报》9日文章称,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于今日全部结束,而高考带来的经济效益热潮才刚刚开始。设谢师宴、旅游、买高档电子产品等,考生的消费热情点燃了“后高考经济”的火爆。在北京,由于今年起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有偿志愿咨询业务跃入“后高考经济”前列,收费最高可达数万元。
从高考志愿填报卡到出国留学培训班,从街舞、健身培训到出国旅游....。.在考生们还在考场拼搏时,众多商家就已聚集到各考场外,散发各种广告。该报记者在北京四中考点外调查发现,最受考生家长关注的是各种有关高考志愿填报的辅导培训。今年是北京实行考后知分填志愿的第一年,诸多考试新政愁煞了陪同赶考的父母们。
有家长表示,高考后怎么选学校是一门大学问,全家人正在为如何选学校而发愁。孩子考完后,他准备先通过电话咨询,选择最好的培训机构。他说:“为了孩子的未来,花上几千上万元,也是值得的。”
从考点门口发放的广告单上,有的培训机构打出的是名师牌,宣称自己有多位常年关注高考的指导老师,可以一对一帮助考生、家长进行志愿填报。也有的公司打的是科技牌,表示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帮助考生、家长梳理各院校信息,根据孩子的考试成绩,为考生选择最精准的院校和专业。
其中,多数咨询机构的报价在几千元,也有一对一咨询报价为1至5万元不等。有培训机构人员称,提供的报考服务越细致,价格也就越高。尤其报志愿掌握怎样的梯度,各个学校的优势专业、就业前景这些家长关心的问题,光凭软件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专家提供配对服务。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