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震区的尼泊尔人:“没有一晚露宿街头”

10.05.2015  16:09

          中新社西藏日喀则5月10日电 题:西藏震区的尼泊尔人:“没有一晚露宿街头

  中新社记者 贡桑拉姆

  “我们在中国受到了和这里受灾百姓相同的关爱。”尼泊尔8.1级强震发生后半个月,震后滞留西藏樟木镇的尼泊尔人索南拉姆,现在已经和当地受灾民众一起转移至日喀则安置点。她说,“地震发生以后,在中国没有一晚露宿街头。

  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中尼边境樟木镇,是西藏自治区国家一类陆路通商口岸,是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开放口岸。自上世纪80年代开放以来,居住在中尼边境的尼泊尔人、夏尔巴人便从曾经的农民、牧民,摇身变为边贸商人。

  每年初夏,这座位于中尼边境的“江南小镇”会吸引八方游客,索南拉姆的饭馆也从未缺过客人,为了忙生意,她甚至把不足10岁的两个女儿送到了在尼泊尔的婆婆身边。

  和索南拉姆一样,在西藏日喀则市樟木镇经商生活的尼泊尔人有130名,强震发生后的第4天,他们在道路中断无法返尼的情况下,乘坐中国抢险救灾的军车,转移到设立在日喀则市拉孜县和桑珠孜区的两个安置点。

  中新社记者探访拉孜县安置点时发现,5顶并排搭建的蓝色救灾帐篷很是显眼,不时传出朗朗笑声,部分尼籍受灾民众居住在这里。

  “来,喝杯甜茶,这是我们自己刚做的。”记者走进其中的一顶帐篷,这些尼泊尔人正吃着水果,喝着甜茶,热情的尼泊尔妇女为记者端来冒着热气的甜茶。

  “好在我们都幸运地活下来了。”此次地震导致索南拉姆一家四口被拆散在三个不同的国家。索南拉姆说,地震发生时,她和姐姐、姨妈在樟木口岸做生意,地震把她们的饭馆和两家商店都埋在乱石中。而她在中国没有一晚露宿街头,救灾帐篷里很暖和,还有床、棉被,很舒适。

  尼泊尔商人边巴普赤在樟木口岸已生活了30余年。边巴普赤告诉记者,她经营的商店出售从尼泊尔进口到中国的大米、辣椒、方便面、各种零食、印度和尼泊尔的香料等,还有从中国出口的各种日用品。

  边巴普赤说,在拉孜县安置点,她们和中国受灾民众一样,免费领到中国政府发放的衣服、棉被和电器等生活用具,在拉萨和日喀则市的生意伙伴还给他们送来了水果、干粮、饮料和矿泉水等。

  “担心远在尼泊尔的孩子和家人。”索南拉姆的姐姐说,中国移动在拉孜县安置点开通了国际长途,提供免费通话服务,“能和家人通上话,相互报个平安,这让我们都放心了很多”。

  “只要是生命,就无条件负责安置。”西藏樟木立新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周清科说,尼泊尔商人在中国做生意、定居,与西藏当地的夏尔巴人和谐相处,共同致富,“在灾难面前,他们同样是家人与亲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