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改首日:老人不会网上预约4点起床抢号
凌晨4点就起床来医院挂号的老人(图片来源:安徽商报)
“这几天,我真是睡都睡不好,一直在担心,电话预约不上,这么大年纪了,不会用电脑,怎么来挂号?只好提前来了。”家住合肥南七的患者祝文斌阿姨,凌晨4点起床赶到了安医一附院。昨日起,我省城市三级公立医院“限时限号”,这打破很多患者的看病习惯,以及医生的看诊习惯。记者昨日走访了省城多家大医院,老人家普遍比较紧张,年轻人则相对较淡定。
摸黑挂号很焦虑
祝文斌老人年近70,患有慢性病,每月都要来一次医院检查。“以前我早上6点半过来,一般都挂到第20号左右。最近看报纸报道医改启动,4月1日限时限号,怕挂不上号,凌晨4点就摸黑出门了,5点15分到了医院,嘿,一看,几个老病友也都来了。”祝文斌挂到了当日内分泌科专家门诊的第一号。
当日早晨,在安医一附院,7点20分,位于该院门诊大楼一楼的几个挂号窗口都排满了人,医院在醒目位置都贴出了“温馨提示”,提醒就医人员,从当日起诊察费提价,并用表格列明了提价后的诊察费用和专家门诊、知名专家门诊、普通门诊限号人数。
导诊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部分诊室的号已经挂完了,“风湿免疫、骨科、妇产科都没号了。”在内分泌科科室门口,多位老人家在焦虑等待就诊,“几十年的慢性病,习惯看这个专家了,暂时还不想去社区服务中心。”
网上预约很轻松
与老人家的焦虑不同,年轻人则要淡定了许多,安医二附院儿科,是非常繁忙的科室,当日医生则明显觉得比平时轻松一些,“增加了门诊室数量,现在有7个,平时是4个。”儿科主任王宁玲当日本来并没有排班,而是需要大查房,为了在限号首日不能让患者白跑一趟,她需要加班。
早上7点40分,她到病房先查看了三名重症病人,讨论了一个病例后,9点来到了门诊加班看诊。结果令她有点惊讶,上午11:30,后面基本没有病人了,当日儿科门诊一共看了127名小患者,“平时都是200多号,今天只是平时的一半,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王宁玲告诉记者,平时最少要到中午12点才能看完。
据了解,有别于老人对“挂号是否更难”的担心,儿科家长都是年轻人,习惯于网上预约或电话预约,在限时限号首日,比较冷静。
获照顾临时加号
“限时限号”令外地患者也很担心。上午7:30,金女士匆匆忙忙找到安医一附院的导诊台,“我们包车从凤台过来,想挂风湿免疫科徐建华专家的号,现在已经挂不上了,怎么办啊?”“之前想从网上挂号,但一直操作不好,想着来早点去现场挂。”金女士提前几天就约了一辆车,4月1日凌晨3点从凤台出发,包车过来的,但司机不熟悉路,走错道,时间耽误了,7点多才来到医院,号已经全部挂完了,“包车来一趟,花了不少钱不少时间,不想就这样回去”。
导诊台护士在系统进行了查询,徐建华专家的号确实已经停号,但考虑到外地病人就诊很不容易,所以申请加了一个号,金女士这才大舒了一口气。
问诊时间比平时长了
◎人物 崔铸华
66岁 糖尿病患者
今年66岁的崔铸华家住合肥轴承厂附近,患糖尿病已经19年了,每个月都要来安医一附院复查、拿药。 4月1日,他再次来到医院,“怕挂不上号,早上4点就起床了,4点半左右出门,5点10分到了医院。 ”医院窗口挂号要到7:30,而自助挂号是6:30,他和一群早到的患者,选择了自助。
他挂的是陈明卫的专家号,第三号,8:20左右,他进了诊室,医生检查了他的情况,包括血压等等,问了下最近的身体感受,“你的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平时还要多注意运动,控制血糖。 3个月到半年还要做一次糖化检查。 ”陈明卫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给他开了胰岛素等药。记者计算了一下,崔铸华的看诊时间约有6分钟。
崔铸华告诉记者,他觉得看诊时间有所增加,“医生给我看病的时间长短,我其实并不计较,如果情况稳定,肯定不需要多长时间的,如果情况有变化,医生肯定会说清楚的,时长时短,都是有根据的。 ”崔铸华认为,后面还有那么多患者,他也不会坚持要10分钟的。
医生开了药,崔铸华来到窗口拿药,药费共413元,医保支付321.45元后,他个人支付了91.55元,“比平时少了10多元,以前每次都是100出头。药费确实便宜了一点。 ”
看诊数量比平时减半
◎人物 魏艳艳
安医二附院肝病科主治医生
◎时间表 8:00准时到门诊 11:00已看诊20多名患者
魏艳艳是安医二附院肝病科主治医生,肝病科平时的门诊室只有一个,“那时候真的很忙,为了让病人少等一点时间,一般都是早点来,晚点走,最多时半天看60~70个病人。 ”魏艳艳告诉记者,门诊时,说话太多,嗓子都是哑的。 “即使下班回家了,也满脑子都是人,闹哄哄的。 ”
昨天起限时限号,按医院要求,科室增加了诊室量,多开放了一个诊室,科室主任来加班了,当日上午她看诊20多名患者,“比最多时少了一半,感觉确实轻松了很多。 ”状态轻松的时候,她感觉思维更清晰,给病人看诊时,更细致了。 魏艳艳的正常下班时间是11:30,但是以往她都要加班到12点甚至13点左右,“今天可以正常下班了,准时吃饭了。 ”
记者 汪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