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就科技创新再发“三问”
资料图:昌江南繁产业科技示范园内多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骆云飞摄
在科技创新方面,海南有什么?缺什么?应该抓什么?在3日举行的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针对科技创新,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再次提出三个问题。沈晓明表示,海南要依托独特资源禀赋“筑巢引凤”,推动海南向“科技大省”“科技强省”转变。
“领导干部要扪心自问,花了多少精力在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上面?市场主体要自我评估,在技术研发与创新上的投入比重有多大?科技工作者也要想一想,有没有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在去年12月召开的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沈晓明曾连发“三问”。
时隔一年,沈晓明表示,在今年海南省科技奖励获奖项目中看到4个可喜的变化:企业牵头的获奖项目变多,说明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得以增强;获奖人员平均年龄44岁,最小的28岁,说明中青年科学家逐步成为海南省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在“陆海空”三大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当中,涉及“陆”“海”的获奖项目超过总数的1/3;获奖项目的水平明显提高。
在科技创新方面,海南有什么?沈晓明自问自答:有顶层设计,有一定影响力,“有一点小小的成绩”。
沈晓明介绍,海南把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作为“十四五”发展的目标之一,并发布了《海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海南省以超常规手段打赢科技创新翻身仗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一些国家科学探测重大突破在海南完成;2020年海南省研发经费投入增速排名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增速排名全国第四,海南在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的排名上升了两位,已经实现连续两年上升。但由于各种原因,海南的科技创新还比较薄弱。沈晓明坦言,当前还存在“五缺”,一是缺创新主体,二是缺创新投入,三是缺创新转化成果,四是缺创新制度供给,五是缺创新人才。
海南应该抓什么?沈晓明表示,要抓创新主体,完善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机制,谋划和推动科技平台项目和人才的国际合作,细化落实海南开放创新合作机制,吸引更多创新主体集聚海南;抓创新投入,引导性资金不能“撒胡椒面”,要始终聚焦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抓成果转化,具备条件的市县和园区要搭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一体化公共平台;抓制度供给,确保政策信息让科技战线人尽皆知,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抓人才建设,要为人才成长进步用心搭台、为人才干事创业真心松绑、为人才安居乐业尽心服务。
沈晓明强调,海南科技发展的策略是依托海南的独特资源禀赋“筑巢”,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凤”。最典型的是南繁科技城,目前已吸引一大批种业研究机构和大部分的种业研究团队集聚三亚崖州湾。
“我被海南的宏伟发展前景所打动,也被海南这片求才若渴、生机盎然的热土所吸引。”当日,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轻质耐磨损陶瓷的强韧化技术及其以瓷代钢托辊应用的研究”第一完成人陈拥军代表团队作获奖发言时说。
陈拥军表示,他的研究方向在具有高温、高湿及高盐雾环境特点的海南省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他放弃了其他地方985高校的就职机会,来到海南大学工作。他和团队将继续努力,开展符合海南省需求的特色研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当日,“香蕉MADS-box转录因子对果实品质的调控作用”等2项成果获颁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优质高产高抗杂交水稻组合特优458等选育与应用”等2项成果获颁海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南海深水钻探工程地质风险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获颁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47个获奖项目紧密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重点产业布局,主要分布在深海、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人口健康、生物医药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