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攻坚”令中国“彻底告别”极端贫困成为可能

18.10.2015  18:10

  自2011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至今,“十二五”4年中的扶贫攻坚,令今天的中国敢于在全世界面前宣布即将彻底告别极端贫困。

  自2011年以来,中国政府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当中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要区域,编制实施了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完善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每年下达全国农村减贫人口计划,不断丰富减贫政策体系,有利推动了贫困地区减贫和发展的步伐。

  从2011年到2015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7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467.45亿元,几乎翻了一番。仅农村饮水安全一项,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就安排资金125亿元。

  4年以来,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投入到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的车购税资金超过5500亿元,占全国的近50%。预计到2015年底,全国最后的无电人口仅剩青海玉树、果洛高海拔地区的3.98万人,年底前有望全部解决。

  产业扶贫方面,除传统主导产业外,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兴扶贫模式相继成为贫困民众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国农村5000余万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片区农村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特惠”政策陆续实施,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回望“十二五”的4年,国务院参事、友成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认为,最突出的成就是大规模减少贫困,“规划中很有针对性地提出集中连片的扶贫,很关键,事实证明,这种集中投入的办法,效果很好。在贫困人数上,中国做到了很大幅度的减少。

  从2011年到2014年,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22亿减少到7017万人,累计减贫522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2.7%下降到7.2%。从今年趋势来看,有望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

  16日,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作主旨演讲,提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认为,从统计数据来看,贫困人口减少的幅度在“十二五”期间很大,这为更深层次的减贫打下了基础,大范围大面积的减贫也被称作“大水漫灌”式的减贫,“这种大范围大幅度的减贫成效,使得现在的‘彻底告别’成为可能。

  这一宣告正是体现了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积累的信心,李实认为,“决心背后的支撑,一是中国的经济能力已经达到这个水平,政府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和经济能力来解决问题。再有,几十年来,中国政府在扶贫经验的积累中已经找到一些比较有效的扶贫的方法。”他同时指出,“‘彻底告别’是很有挑战性的。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所谓难啃的硬骨头,都是极端贫困人口,通过一般性的扶贫措施,像开发式扶贫可能难以解决问题。‘十二五’之后,因为贫困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从前的一些扶贫措施用到‘十三五’就不一定有效了,因为贫困人口结构改变,需求改变,所以需要政府的新思路新办法。”

  汤敏认为,这方面中国政府已经有了很好的应对思路,“精准扶贫,教育扶贫,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长远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