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掉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水分

28.02.2017  01:32

挤掉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水分

我省正式启动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阳光采购

海南日报记者  马珂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用耗材的作用和用量迅速增加,人造器官、介入材料等高值医用耗材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目前,一些高值医用耗材定价高昂、收费混乱。

  记者近期从省卫计委获悉,去年12月30日,我省正式启动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阳光采购。此举尝试将高值医用耗材的交易放在“阳光下”进行,挤干虚高的价格水分,减轻百姓就医负担。

  高值医用耗材费用虚高

  医用耗材是医疗器械的一部分。与CT、B超、核磁共振等设备相比,耗材是消耗品,比如注射器、纱布、棉签等,每天都在消耗,需要长期投入。

  高值医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的医用耗材,如心脏支架、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心脏介入、骨科介入、外周血管介入方面的医用材料。相对于普通医用耗材,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比较高。高值医用耗材一般需要植入或介入人体,也被称作植入类医疗器械。

  由于高值医用耗材的技术含量高,对安全的要求很高,多以进口为主,所以价格偏高。

  “这些高值医用耗材虽然并不像药品那样被普遍使用,却是一些特殊疾病患者维系生命和健康的必需品。”省卫计委药政处有关负责人说,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在很多手术总费用里占比较大。

  据了解,国内有关部门曾经做过研究,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置换手术中,大概70%到80%的医疗费用是由耗材引起的。

  业内人士透露,一个出厂价不到三千元的支架,到了患者身上就要卖到一万块钱左右,有些进口的支架,甚至卖到两万多元。从厂家到患者,价格翻了三倍到十倍。

  有媒体报道,一个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花在医疗耗材上的费用竟占到整个手术费用的84%;一套手术耗材,用到患者身上时的价格竟是出厂价的3倍多。

  企业自主定价,交易乱象亟待监管

  “这些耗材几乎都为进口产品,一件高值医用耗材,不同的医院进货价格相差好几倍,甚至更高。”省卫计委药政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长期以来都是自主定价,以医疗机构自主采购为主。

  “每家医院对接的企业或者代理商不同,接受的报价也不同。医院掌握不到全面的市场价格,所以各有各的进货渠道和价格。”该负责人说。

  目前,医疗领域的商业腐败、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不仅成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和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医院、医生声誉下降,促使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高值医用耗材成为腐蚀医疗队伍“温床”的同时,也成了医疗行业腐败高发的领域。“理顺高值医用耗材的市场机制,加强政府监管迫在眉睫。”该负责人表示。

  阳光采购

  患者也可查到

  医院进货价

  去年8月2日,我省印发了《2016年海南省医疗高值医用耗材集中挂网阳光采购实施方案》,决定按照“分步实施,先阳光,后招标”的工作思路,分批次、分类别将全省医疗机构采购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挂网阳光采购。方案要求,以全国同期市场实际销售价中的最低价格作为我省相应挂网产品的限价。

  “药企直接跟我们报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流通环节。报价企业要拿出足够证据证明自己所报的是市场销售最低价。价格一旦报上来,会在网上公示,全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医院采购的信息也会在网上显示,这样政府和老百姓都可以监督,过程阳光透明。”据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席传亮介绍,整个招标、采购的流程都是全公开透明化的,省卫计委、省人民政府服务中心、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物价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7家单位共同参与监督。

  “说实话,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席传亮告诉记者,高值医用耗材应用要求高,针对性强,组套特殊而复杂,产品种类复杂。在招标目录中要准确对产品进行分类、组套,制定出符合临床实际使用情况的采购目录,以保证产品齐全且能组套使用,需要花很多心思。另外,高值医用耗材没有统一的政府最高零售价,价格评比参数没有统一标准,只能根据专家经验与企业报价等主观因素进行评价。

  为了保证“最低价格下”的产品质量,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申报的产品,进行质量把关。

相信通过阳光采购,可以让我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回归正常的市场价,真正挤掉从厂家到患者之间的价格水分。”省卫计委药政处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