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打通教育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提高边远乡村教学水平
我省打通教育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提高边远乡村教学水平
8000名“麻雀小学”老师进城培训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特约记者 韩小雨 实习生 陈卓斌
“没想到,一次培训竟能真正触动和改变我们的师生。”这几个月,儋州市南丰镇头佑教学点教师陈美虹发现,变化正在校园里悄然发生——
原本对新媒体一窍不通,甚至有些排斥的老教师,主动从电脑开关机学起,现在已能熟练制作教学课件、使用网络“同步课堂”;原本对读书不感兴趣,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如今在课上踊跃举手发言,在课下与同学打成一片……
令陈美虹念念不忘的,就是我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全覆盖培训计划”。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精准扶贫重要举措之一,该计划实施3年来覆盖全省三分之二的教学点,受益教师逾8000人,预计明年可以实现教学点全覆盖。
每年培训数千名
偏远农村教师
什么是教学点?就是学生人数不多,年级设置不全,开设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学。
我省虽有约900个农村小学教学点,2.5万名在校生不过占全省小学在校生总人数的3.3%。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把这些“麻雀小学”的教师组织起来,接受培训呢?
因为远离城市,乡村教师很少有机会接受专业培训。加之队伍渐渐老化,工作激情慢慢消磨,他们难以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根本性作用。
省教育厅师管处负责人介绍,2014年,我省建立了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省级轮训制度,挖掘省市县现有培训资源和力量,计划每年培训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2000人。2015年、2016年追加到每年3000人。
培训内容不局限于教学本身,而是涉及到“师德修养”“法治意识”“心理健康”“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运用”等方方面面,力求为教师解决那些“久而未决的困惑”。
回想这些教师刚来参训的样子,省教培院培训部主任关心凤有些心酸:他们之中,有的人从来没有接受过正式培训,有的人甚至连省城都没来过。
了解教学需求
提高培训成效
正因机会难得,教师们特别激动。有人说,“乡村教师的春天来了”;有人说,“希望这样的培训年年有”……
为了回应他们的热情,承担项目实施工作的省教培院和琼台师范学院通过实地听课、发放问卷、直接交流等方式,了解教师需求、确定培训主题,很快就把省级示范性培训和市县普及性培训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培训很‘解渴’!”陈美虹说,班上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令人感动,大家常常围在一起“磨课”,“一位年近五十的老教师没有讲过公开课,但在大家共同帮助他备课后,起初有些怯场的他不仅上了课,而且上得很好、很自信。”
培训还衍生出不少对应教学点“学生少、硬件少”特点的教研成果——小学校本教研、乡村田园特色课程、复式教学模式等,都为我省乃至全国推进乡村学校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
在回访指导过程中,省教育厅还充分利用“卓越教师工作室”等资源,派出名师到教学点进行示范教学;广泛凝聚各界爱心力量,给教学点送图书、送课桌、修校道——以后下雨天,孩子们不用蹚水上学了。
“培训好教学点教师,就是打通教育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省教育厅负责人透露,省教育厅已经提交申请,将该培训计划继续纳入2017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本报海口12月7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