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对比哈尔滨"天价鱼"和三亚"天价厕所"

02.03.2016  12:03

  美国作家罗曼·文森特·皮尔写过一本书叫《态度决定一切》,畅销世界,认为一个人采取何种态度,会决定其未来发展乃至最终成败。其实,对于一方治理者来说,也需懂得这一点。

  最近几个事件的舆情走向,就充分说明了相关部门“态度”的重要性。哈尔滨“天价鱼”几经反转,终被认定为“一起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事件”,涉事饭店营业执照被吊销并处罚款,当地形象在几度反转中受到损害。三亚在被曝光“天价厕所”事件后,有关部门查处坚决,认定该厕所为违章建筑,迅速予以拆除,有效遏制了负面影响的发酵。

  同一时间段,相似两件事,出现了大相径庭的两种效果,关键在于面对问题的态度:一个试图遮掩问题,一个直面并解决问题。以掩盖问题的方式片面追求问题“零发生”,甚至为此弄虚作假,到头来只会使问题越拖越大、越积越多,积重难返、不可收拾。纸包不住火,问题是摁不下去、也捂不住的。事情发展的逻辑就是这样,任何道德风险都可能被成倍放大,成为一个行业、一个城市的形象污点。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绝对的“零发生”根本不可能。对待问题我们应当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决零容忍,力求少发生。不追求问题“零发生”,而是对发生问题零容忍,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发生一起解决一起,进而吸取教训、举一反三、防患未然。这样才能真正减少问题的发生,甚至使问题趋近于“零发生”。这就是事物发生发展的辩证法。

  比如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各国无论发达与否都有发生。美国曾发生“毒菠菜事件”,席卷全国26个州;欧洲在2013年爆发“马肉冒充牛肉”丑闻,英法德等国无一幸免;日本也曾曝出某大型食品公司生产的冷冻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百万倍。虽然食品安全问题让这些国家的监管部门颜面扫地,但靠着有过必改、违法必究的高压治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得以重建。

  这些年,正是得益于利剑高悬、严惩重处,我国食品抽检合格率已从十多年前的60%上升到现在的97%以上。毒大米、瘦肉精、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等让人触目惊心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已鲜有耳闻,执法“零容忍”的治理效果正在显现。可以说,公正严明不是在表态中树起来的,质量合格也不能寄望于打包票,只有“零容忍”的执法态度,才是负面问题的灭火剂、公众信心的推进器。

  “零容忍”不仅体现在凌厉的监督执法中,也体现在法律的一视同仁和法治的滴水不漏上。对问题所暴露出来的每一处不足、每一点瑕疵也要“零容忍”,从中吸取教训,找出弥补改进的方法,编织出疏而不漏的恢恢法网,方能把丢掉的“分数”一点点找补回来。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不让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靠的就是法治的托底力量。

  “零容忍”如烧红的炉子,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警示性,人人都知道炉子会烫人,因而都不敢碰;二是权威性,只要有人碰,就一定会被烫伤;三是即时性,一旦触碰,立即会被烫伤,绝没有通融时间,绝不拖泥带水;四是公平性,无论碰的人是谁,都一样烫伤。

  中央一再强调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对待问题不求“零发生”、坚决“零容忍”,才是合乎事理和法治的正确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2016年03月02日 04版)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