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两个任务

13.02.2015  11:30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对立的解决“绝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且是现实生活的任务”。在高校成为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各种错误思潮争夺青年的形势下,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应该执行好两个任务,即“认识的任务”和“现实生活的任务”。

  “认识的任务”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和诠释,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的研究,深化对党史国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研究,在研究中避免简单化、空泛化;二是深化对错误思潮的认识与批判,把握各种错误思潮的理论基础、核心观点、传播特点、发展趋势和影响危害,厘清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潮、学术研究与政治鼓量。三是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引领方式的研究。要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诉求,研究实现政治认同、价值认同的基本规律,探索在网络发展、大数据时代条件下推进科学理论“三进”、改变部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事实认知偏差的必需条件和有效途径。认真执行“认识的任务”,既有助于构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现实的解释力,也有助于探寻理论研究成果与学生思想需要的契合点,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现于教育活动中。

  “现实生活的任务”就是实践的任务。在高校,首先需要用制度的力量保障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这包括改革学术评价制度、人才评价制度、学科评价制度、学工评价制度,等等。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选聘、科研考核、学科评估等各方面,建立既符合现代大学发展要求和时代要求、又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制度体系,明确底线,给高校师生清晰、正面的价值导向和学术导向。同时,根据大学师生获取信息的习惯,以网络建设为纽带,通过培育网络“名师”“名栏”“名区”等,营造积极向上、“满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氛围。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争夺将长期持续,高校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任重道远。我们要在“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持之以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