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文化展让海口市民享文化大餐

15.03.2015  11:40

      圆明园文化展“圆明重光”3月13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图为观众在观看展览。图片均由记者宋国强摄

      360度全息展柜让人耳目一新。

      圆明园文化展展出的建筑模型。

      圆明园文化展展出的建筑构件。

      亮点

      这一边形制逼真、工艺精湛的圆明园单体建筑模型,让人赞赏有加;那一边活灵活现、精致灵巧的“十二生肖兽首”(仿制品),又让人连连称奇;而一转身,全息柜中光影投射下,立体生动、惟妙惟肖的大水法,又让你惊叹不已。

      在圆明园被烧毁155周年之际,3月12日,“圆明重光——圆明园文化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圆明园文化展中展出的圆明园建筑单体模型、以数字多媒体形式呈现的建筑复原效果和众多珍贵的圆明园遗址出土文物,让椰城市民饱尝了一顿历史文化味浓厚的文博大餐。

      红木模型展示建筑风采

      3月12日,“圆明重光——圆明园文化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一顿历史文化味浓厚的文博大餐让椰城市民一饱眼福。

      在省博物馆1号展厅的两侧,分别排列着代表正大光明殿、镂月开云殿、万方安和等单体建筑的12件红木模型。这些工艺精湛的模型将古代建筑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以及雕刻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建筑的恢弘气势也跃然而出。

      当天的展览中,这些精巧的模型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力。曾去过圆明园参观的市民任晓明,听说“圆明园文化展”走进海南,专程前来观展。“这模型制作得很精致,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不用钉子、不用胶就搭建出来的工艺,建筑的气势、神韵也都能表现出来。”任晓明禁不住感叹。

      “12件建筑模型不仅展示了昔日圆明园皇家建筑的风采,也代表了目前国内最顶尖的手工艺术。”北京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介绍,这些建筑模型是依据清朝史料记载和样式房图样,专门请研究古代建筑的师傅按照1:25的比例制作、搭建而成,用以展示圆明园内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单体。

      “圆明园的修建从康熙开始,历经三个朝代,整整一个世纪的修建,共拥有一百多组景观,一千座宫殿。今日的圆明园虽然已是废墟,但我们希望能通过建筑模型、数字多媒体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昔日皇家建筑的风采,了解圆明园,从而增强参观者的历史责任感。”李向阳说道。

      数字方式重现艺术魅力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展厅中央的5台全息柜。圆明园西洋楼区的海晏堂、谐奇趣、大水法的复原效果,借助于全息柜的投影技术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观众眼前。

      只见全息柜的上部打下一束光,随之海晏堂主建筑就按照建设顺序层层搭建起来,当建筑全貌呈现后,还会有落叶、飘雪等场景变化,立体生动地展示圆明园建筑的艺术风貌。

      据李向阳介绍,全息柜展示的是圆明园西洋楼复原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展览配以“再现圆明园”影片,再现圆明园盛世辉煌景象。这些数字圆明园的丰硕成果,得益于清华大学研究清史的专家团队,历时14年,依据清朝史料记载、圆明园遗址考古发掘和实地遗址丈量,还原当时的建筑场景,再聘请专业公司制作而成。其中,3台360°投影的全息柜用以展示单体建筑的复原效果,2台270°投影的全息柜用以展示圆明园丰富文物收藏的艺术魅力。

      “这次的展览以‘圆明园文化’为依托,借助‘传统展陈列手段’与‘新媒体展示技术’,以时间为序,虚实结合的向观众介绍圆明园鼎盛、蒙尘、重光的历程,展示圆明园造园艺术成就与园林保护建设现状,展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魅力,让观众体味厚重传承。”省博物馆陈列部部长章佩兰说。

      十二仿兽首亮相海南

      省博1号展厅最里面,在海晏堂模型前的喷水池立柱上,十二生肖兽首(仿制品)依次静静排列。在白色大理石的映衬下,兽首略显幽暗的色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新十二生肖兽首’是成龙在拍摄电影《十二生肖》时,以铜合金浇铸制作的道具。道具共有三套,一套在海外以3000万价格拍卖,一套由成龙自己收藏,这一套是2012年,成龙向圆明园管理处捐赠的。”李向阳说。

      据了解,在圆明园的西洋楼区,最大的宫殿就是海晏堂。海晏堂主建筑正门前,有一个大型喷泉水池,环绕水池的白色的大理石上都雕琢着贝壳、海浪的形状。十二只兽首人身铜像(十二生肖)分列水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开。这十二只铜像每昼夜依次喷水各一个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铜像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

      据李向阳介绍,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外喷泉的组成部分,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将园内珍宝劫掠一空,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一百多年。近年曾因在国外拍卖而引起国人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精品文物诉说历史故事

      铜鎏金无量寿佛、铜鎏金犀牛、仿哥窑象棋子、云蝠钮葫芦形闲章等19件珍贵的圆明园遗址出土文物也在此次“圆明园文化展”上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圆明园别有洞天遗址出土的铜胎珐琅云龙香筒。据介绍,原本这款香筒,由上部亭子式顶、中部的香筒和下部的圆形带栏基座三部分组成整体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立体艺术效果。

      “这种香筒常陈设在皇帝御座周围,每当皇帝升殿时,在香筒内插藏香,宫殿内缕缕轻烟升起,檀香四溢,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李向阳介绍。

      但在展览中我们看到的这款文物,却因经历了大火的焚烧和埋藏地下的腐蚀等多种破坏,在出土时已面目全非,中部的香筒珐琅彩脱落严重,虽丧失了往日的华丽,却也平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此次‘圆明园文化展’与以往其它的展览相比,虽然文物不多,但件件信息量较大,因而我们通过大量展板加现场介绍的方式,向观众讲述它们的历史,对市民是一种知识熏陶,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国耻再教育。”章佩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