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民生鼓足钱袋子 百姓过上好日子
儋州5年发放民生礼包155亿元,其中去年逾八成财力惠及民生
民生鼓足钱袋子 百姓过上好日子
■ 本报记者 易宗平
特约记者 谢振安
那大,怡心花园保障房内,尽管没有高档摆设,但勤劳能干的女主人黄连妹把屋子收拾得很整洁。今天傍晚,正在做饭的她感激地说:“从2012年5月搬进来,每月只需要交50元房租,住在这里很舒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
今年53岁的黄连妹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儋州民众之一。近5年来,该市民生支出达到155亿元,其中去年超过八成财力用于民生事业。
安居:拿出黄金地段建保障房
像黄连妹这样入住儋州保障性住房的不在少数。儋州市住建局副局长钟玉光说,按照“像建自己家一样建设好保障房”的理念,儋州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安居工程建设。他介绍,2008年以来,儋州已建成入住的保障性住房共有14285套,总投资达到27.57亿元,连年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仅去年就完成投资9.06亿元,年度投资率达302%,完成省下达任务的321%。
值得一提的是,儋州怡心花园小区等保障性住房位于那大城北新区,紧邻那东公路和国盛路,靠近可容纳数万人的市民文化公园。3月9日,全国16家省级党报记者慕名到怡心花园实地采访。青海日报社记者赵国才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儋州舍得拿出黄金地段建设保障性住房,力度之大令人佩服。”
谈起保障房等民生工程,儋州市委书记严朝君指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件一件抓好抓实,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兴业:扶持村民创业当老板
茂林修竹、红花娇艳、绿叶婆娑,这是儋州市那大镇力乍村风光旖旎的环境。
“这片竹林以前一直闲着,现在由于镇里扶持,我们老百姓在竹林里当起了老板。”力乍村75岁村民谢亚庚说。原来,她的儿子在那大镇政府支持下,利用生态优势,在村里承包开办起竹林“农家乐”,每天顾客盈门。
按照市镇两级政府统一规划,力乍村还因地制宜发展黄皮、粽子、乡村旅游等产业,先后获评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国家级宜居示范村。
“财政贴息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小额贷款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儋州市财政局局长赵江泽说。据了解,2014年该市发放农民小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560万元,促成银行发放小额贷款2.6亿元,支持一批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
普惠:民生投入连年稳步增
这边象棋大战刚刚拉开帷幕,那边排球比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儋州市雅星镇鹅岛村,村民们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目前,儋州市275个村都建有文体设施。
一个个数据,一个个例子证明,更多的民众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翻开2014年儋州市民生台账,一笔笔投入可圈可点。诸如,投入教育事业10.3亿元;投入社会保障6.4亿元;改造农村危房2706户;财政补贴11个农业险种全覆盖……
据统计,近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55.62亿元改善民生。连年稳步增长的民生投入,使政府每年承诺的多件民生实事如期兑现。
今年1月下旬,儋州确定了包括硬化民族地区村庄出口路、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对边远农村小学教师给予生活补贴等十大民生实事目标。对此,儋州市长张耕表示:“以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为切入点,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增加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儋州百万群众。”
(本报那大4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