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建农场“蜂王”覃振林的甜蜜事业

18.06.2014  13:50
   

覃振林在观察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

在中建农场,问起覃振林是谁,也许很多人都会摇头说不认识,但一讲到“蜂王”,却是声名远扬、人人知晓。一位朋友介绍说,顾名思义,大家给他“蜂王”的美誉,当然是指他在中建养蜂多、技术好、效益高。

对于这样的传奇人物,记者决意现场采访揭开“蜂王”的谜底。谁知电话联系,覃振林迟疑了好久,才告知他此时正在定安县龙门镇一带移动养蜂,原来他竟然还是全场第一个四处游走的放蜂人。带着一丝好奇和疑问,近日记者专程赶去探访,在离定安县龙门镇约6公里的一片槟榔园和小叶桉防风林带中,总算见到了神秘的“蜂王”。在槟榔园里,两顶破旧的帐篷、一套简易的煤气炉具和一百多个摆放有序的蜂箱,就是覃振林流动的“”。

覃振林在观察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

覃振林是典型的农垦第二代,今年51岁,1982年7月参加农场工作,曾经开荒挖穴、种胶割胶、管理柑桔,如今还抚管着橡胶中小苗岗位,与众多农垦职工没有什么区别。说起养蜂故事,他屈指一算已有35年的历史了。那是1979年读高中时,他和伙伴们就喜欢上山掏鸟窝、摘野果,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了一窝分家的蜜蜂,他便抓回来当作业余生活的调剂,算是开始与养蜂结缘。1987年,已成家几年的覃振林生有2个女儿,生活的压力迫使他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开始种些荔枝、柑桔、柿子等果树发展自营经济。为了给果树传花授粉,他在果园也养了几箱蜜蜂。那时,没有什么管理技术,蜂蜜价格也便宜,全凭蜜蜂自我繁殖。每年开春,花果飘香,蜜蜂便迅速分家发展。可是,经过夏季马蜂和虎头蜂的侵扰袭击和冬季天气寒冷蜜源减少,蜜蜂又大量死亡。因此,虽然多年养殖蜜蜂,规模却没能壮大,碰上恶劣的自然灾害,蜜蜂还会全军覆没,又得重头再来。喜欢学习钻研的覃振林意识到,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必须改进。他买来养蜂书籍自学,并在养殖实践中摸索,经过记录、观察、思考,逐渐掌握了一套独到的养蜂管理技术,当时最多时养殖蜜蜂达到170多箱,年产蜂蜜突破1500公斤,“蜂王”的美誉也就非他莫属了。

覃振林在观察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

2005年的“达维”强台风,由于树木断倒严重,植被受到破坏,蜜源大量减少,使中建养蜂产业遭到毁灭性地打击。怎样才能让蜜蜂度过难关,成为覃振林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通过一番思考,他决定改变固定囤养为移动放养,到外地蜜源好的果园去放蜂。经过联系定安县黄竹镇一家规模较大的荔枝园,主人不但盛情邀约,还主动付给他2000元的授粉钱,整个荔枝开花季节,他的蜜蜂没减反增,而且蜂蜜大获丰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此,他成为屯昌地区唯一的移动养蜂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他不断总结,掌握蜜蜂的采花习性和海南果树开花规律,从开春到冬季,有序安排蜜蜂采集芽接荔枝、野生荔枝、龙眼、橡胶、马占、小叶桉、椰子、柃木等花粉,移动范围不断扩大。

现在小叶桉的花逐渐谢了,今年的采蜜期即将结束。只有让蜜蜂休整好,明年才能再获好的收成。”覃振林告诉记者,这几天都忙于最后一期的割糖工作,接下来是蜜蜂最为关键的度夏期,为了防止马蜂和虎头蜂的侵扰袭击,采蜜完计划将蜜蜂运送到琼海谭门海边的椰林中度夏,天冷后还要运送到白沙县的原始林过冬。这种移动的放蜂养殖方式,使覃振林的养蜂数量保持在150箱左右,年产蜂蜜达到1000多公斤。除了销售蜂蜜,他还出售蜜蜂、蜂王、仔脾和蜂箱等附加产品,尤其是他研究制作的蜂箱,设计科学,实用价廉,2013年就被儋州、陵水、琼海等地的养蜂专业户订制500多个。谈起养蜂这项“甜蜜事业”,覃振林总是笑着说,“移动改变生活”这句广告词好像就是写给我的。

覃振林在观察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

在“甜蜜事业”背后,覃振林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每年观察蜜蜂和采收蜂蜜,他都会被蜜蜂叮蜇不少于3000次,身上早就有了抗体。运送蜜蜂到外地放养的日子,自己独居山野,白天管理蜂群累得腰酸腿疼,晚上孤单寂寞困意袭来,还要强打精神,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当地青年敲诈勒索和盗抢行为的发生。碰上暴雨来临,还要及时转移蜂箱,避免山洪爆发造成损失。有一年国庆期间,覃振林正在琼海谭门海边度夏,连续几天的暴雨使海水暴涨,到处是一片汪洋,一下子就冲走了26箱蜜蜂,使他遭受巨大的损失。

近几年,在覃振林的影响和带动下,农场和周边的职工群众也纷纷涉足养蜂。农场工会还将养蜂作为再就业培训的一个项目,多次邀请他为职工讲授养蜂技术,有几位职工甚至专门向他购买蜜蜂,然后跟班学习一年,直至全面掌握养蜂技术。2010年,海南省热科院环植所的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来,每年为他提供一笔研究经费,将他的养蜂基地作为国家现代农业蜂产业技术体系示范蜂场。2011年初,屯昌县60多位养蜂专业户自发成立通农合作社,覃振林被众人推举为技术顾问,经常主动给大家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他要让“甜蜜的事业”惠及更多的职工群众。(通讯员 廖海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