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设市三周年:把它建设得有模有样
中新网海南7月24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星报》采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题目:三沙设市三周年:把它建设得有模有样
中新社三沙7月19日电 题:三沙设市三周年:把它建设得有模有样
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建筑工人黄华坚和工友已经在甘泉岛等待了一个星期,最近大风大浪,运输建材的船只无法靠岸。
晋卿岛、银屿岛、鸭公岛、甘泉岛,黄华坚这一个多月的工作轨迹就是在三沙市永乐环礁的几个小岛上移动。他说自己算是岛上的首批开发者,“修建公共卫生间,为将来开展旅游做准备。”
中新社记者在三沙市设市三周年前夕走访发现,无论是首府永兴岛,还是永乐环礁中枢晋卿岛,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从码头到街道随处可见工程车辆和建筑工人。在隆隆的机器声中,一座南海新城逐渐形成。
在永兴岛综合补给码头物资储备库项目工地,20岁的广东小伙陈超已工作了四个月。他将隔热砖码放整齐,注视着巨大的吊机将300多块砖吊至房顶。“砖很贵,两块砖值一瓶可乐,一船建材运费就要20多万。”陈超工作时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在搬运中损毁隔热砖。
来到三沙五个月,陈超的皮肤被紫外线晒的脱皮,活动板房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但他在朋友圈分享的都是三沙椰风海韵,朝霞落日的美好:“这里的海是我见过最美的海……”
设市三年来,越来越多的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来到三沙。永兴事务管理局局长陈儒丰介绍,仅永兴岛上的工人已超过千人,从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交通监控等辅助设备装配,到处都有建设者的身影。
相比内陆,三沙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海上风浪一大,补给就成问题;住宿条件有限,板房内少有空调;进出岛交通不便,出行要等船期;湿度大盐分高,时间久了关节也会出现问题。
在永兴学校及配套设施项目现场,上岛不到半年的湖南人邱俊笑称这是“国际工程”,“很多记者都会来采访,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座学校可不一般。”邱俊很清楚,他在建设中国最南端的学校,具有特殊意义,“千秋万代的工程,丝毫马虎不得。”
“早就听说这儿很美,打工顺便旅游。”邱俊说梦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到三沙来之前想象的浪漫只让他激动了三五天,之后就不得不面对高温、高湿、高碱的恶劣环境和孤寂的生活,“下了工就在岛上转,回来就是睡大觉,遇到台风想吃新鲜蔬菜都是问题,要保障工程进度,不能耽误孩子们开学。”邱俊以苦为乐,“能来中国最南端的城市工作的人不多。”
三沙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让老建设者张光群找到商机。九年前刚到永兴岛时,他的资产只有一台挖掘机,到三年前设市老张有了两台机械;仅仅设市三年,他就又购置了三台挖掘机和四台卡车,投入到永兴岛的各个工地。
“苦日子都熬过去了,现在三沙建设得有模有样。”张光群不愿说起打拼时的苦,却对参与的具体工程如数家珍。对他来说三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很自豪参与它成长的每一步,这种缘分一辈子都不能分开。(完)
编辑:王晓东